叶集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六安市辖区
1
4
叶集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六安市辖区[7][16]。叶集区位于安徽省西部[2]、六安市西部[4],南依大别山金寨县相连,北连江淮平源与霍邱县相邻,东向连省市中心城市六安、合肥市,西向接河南省信阳市[3],辖区总面积为568平方千米。[2]截至2022年末,叶集区常住人口21.64万人[12]。截至2023年10月,叶集区辖2个街道、3个镇、1个乡[2],政府驻地叶集区花园路88号[17]
叶集区位于大别山余脉处,地处华北平原南沿、史河中游东岸,中心城区总体地势为东高西低[18],境内河流属淮河水系[19];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3]。叶集区始建于春秋,古称鸡父;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叶集区属九江郡蓼县。三国,叶集区属魏扬州郡安风县。唐朝时期,叶集区属淮南道寿春府安丰郡霍邱县[20]。明朝初期,叶集区属凤阳府寿州霍邱县开顺巡检司[20]。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秋,叶集区由霍邱县第二区改为霍邱县第六区。1995年7月,叶集镇被批准为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镇[20]。2015年10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叶集区正式成为市辖区;2016年2月28日,叶集区正式挂牌成立[21]
叶集区是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中国板材之乡、安徽省林产业十强县区[12];主导产业为家具板材、化工产业,其中家具板材为首位产业[22][23]。2022年,叶集区三次产业之比为15.3:39.4:45.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3.81万元。[12]2024年,叶集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5.47亿元,按不变价计算,增长5.2%。[24]叶集区素有“安徽西大门”和“大别山门户”之称[2],沪陕、沪蓉两条高速、G312、G105两条国道、宁西铁路穿境而过,设有叶集铁路客货站,是东进西出的咽喉、贯穿南北的节点[25]
叶集区是春秋战国十大以少胜多战役“鸡父之战”的发生地,明清时期设有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北六省商务会馆[2];境内红墩寺遗址、叶集江西会馆、双墩孜墓葬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6],叶集木榨油技艺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7]。红墩寺遗址是皖西地区发现的最早人类遗迹。[2]叶集区是中国“文学之乡”,“未名四杰”、茅盾文学奖得主徐贵祥皆为叶集区人[2]

名称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