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溶于水而溶于脂肪及多数有机溶剂的维生素
脂溶性维生素(fat soluble vitamins)[8],易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不溶于水,在食物中常与脂类共存,并随脂类一同吸收。常用包括维生素A类、维生素D类、维生素E类和维生素K类。[8]因脂类维生素排泄较慢,故摄取过多可造成蓄积,引起中毒。[9] 维生素A可以预防与治疗角膜软化、眼干燥症、夜盲症[5];维生素D用于慢性低钙血症、低磷血症以及手足抽搦[nuò]症[5];维生素E用于脂肪吸收异常等引起的维生素E缺乏症;[5]维生素K适用于维生素K缺乏或活力降低,导致凝血因子Ⅱ、Ⅶ、Ⅸ或Ⅹ合成障碍性疾病。[5]常用剂型有脂溶性维生素(注射剂)、维生素A(胶囊剂、丸剂、眼用凝胶剂)、维生素D(滴剂、胶囊剂、注射剂、片剂)、维生素E(片剂、胶囊剂、注射剂、软膏剂)、维生素K(注射剂、片剂)。[5][6]脂溶性维生素属于处方药,维生素A软胶囊、维生素A糖丸、维生素D滴剂、维生素D滴剂(胶囊型)、维生素AD软胶囊、维生素AD滴剂、维生素E胶丸、维生素E软胶囊属于非处方药。[7]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Ⅰ和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纳入中国国家医保乙类。[4]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组合包装未纳入医保。[4] 摄入过量维生素A,可致严重中毒,甚至死亡。[5]短期内摄入超量或长期服用大量维生素D,可导致严重中毒反应。儿童长期应用维生素D2每日1800U后可致生长停滞。[5]长期大剂量服用维生素E(每日量400~800mg),可引起视物模糊,乳腺肿大、腹泻、头晕、流感样综合征、头痛、恶心及胃痉挛,乏力软弱。[5]维生素K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如果静脉注射脂溶性维生素速度过快(超过5mg/min),可能会引起面部潮红、出汗、支气管痉挛、心动过速、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甚至有致死的报道。[5] 医学用途
适应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