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毒螺旋体-抖音百科
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2])又称苍白密螺旋体,属于密螺旋体属、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是引起梅毒的病原体[1]。其于1905年首次被发现[4]。长6~15mm,宽约0.1~0.2mm,有8~14个较为致密而规则的螺旋,两端尖直,运动活泼。对温度和干燥特别敏感,抵抗力极弱。离体后干燥1~2小时或50℃加热5分钟即死亡。对青霉素、四环素、红霉素较为敏感[5]。 梅毒螺旋体仅感染人类引起梅毒[6]。梅毒于1505年经印度传入中国广东省。梅毒呈世界性流行,据WHO估计,全球每年约有1200万新发病例,主要集中在南亚、东南亚和次撒哈拉非洲[3]。 梅毒螺旋体有很强的侵袭力[5]。显性和隐性梅毒患者均是梅毒传染源,性接触传染是主要的传染途径,约95%患者通过性接触由皮肤黏膜微小破损传染。人群对梅毒螺旋体普遍易感。感染梅毒螺旋体后,皮肤、黏膜、外阴、肛门、口腔等处会出现皮疹或硬下疳。梅毒治疗强调早诊断、早治疗,疗程规则,剂量足够。青霉素为首选药,常用苄星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G及水剂青霉素G。头孢曲松证实为高效的抗梅毒螺旋体药物,可作为对青霉素过敏者的优先选择药物[3]。 命名
1905年3月3日,德国动物学家绍丁检查了皮肤病学家霍夫曼获取的梅毒病原体标本。检查用的是Zeiss显微镜,该显微镜带有复色目镜,能够观察各种非常轻、薄的螺旋微生物,绕着它们的最大长度旋转并来回移动。1905年10月14日,绍丁写信给霍夫曼,提议将苍白螺旋体归入一个新的属,命名为苍白螺旋体[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