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丈原之战

三国时期曹魏与蜀汉间发生的战役之一
五丈原之战是中国三国时期曹魏与蜀汉间发生的一场战役,[2]发生于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县城南约20千米五丈原镇的黄土台原,该地是秦岭北麓黄土台原的一部分,南靠秦岭,北临渭水,东西皆深沟,形势险要。[1]
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曹魏青龙二年,诸葛亮第五次帅军北伐,4月由汉中出发,取道斜谷,穿越秦岭,在渭水南岸的五丈原安营扎寨。[3]魏军在司马懿的率领下背水筑营,想再次以持久战消耗蜀军粮食,令汉军自行撤退。[1]魏蜀双方除了在前期进行了一些小规模的接触战,之后就任凭蜀军百般挑战魏国坚守不出。蜀军与魏军在五丈原对峙了100余天。期间,东吴响应蜀汉,孙权亲率十万大军北上攻魏,被魏明帝曹睿率军打败,五丈原上的交战双方没有真刀真枪对敌,而是展开了一场心理战诸葛亮甚至派人送给司马懿妇人衣服以激怒之,司马懿则以给曹[ruì]上表请战为由拖延。到了八月,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蜀将杨仪姜维按照诸葛亮临终的部署,秘不发丧,整顿军马撤退汉中,魏军不敢追赶。[1]魏延因不愿撤兵,并企图统率蜀军继续作战,即率所部抢先南行,占据斜谷南口,挡住杨仪归路。杨仪遣马岱将其击杀,然后退回汉中。[2]历时七年的诸葛亮攻魏之战至此以司马懿获胜而结束。[4]
诸葛亮死后,司马懿称赞诸葛亮为“天下奇才”,并慨叹“吾不如也”。[5]

背景

231年(曹魏太和五年,蜀汉建兴九年),蜀汉的第四次北伐,蜀军粮尽退军。撤退时,魏方车骑将军张郃被射伤,其后伤重病死。从蜀方第一次北伐开始,由于连年派出数万规模的军队出征,而每次均为兵粮不足而要退兵,所以诸葛亮在其后的三年里,劝农讲武,作木牛、流马,运米粮到斜谷口集积,又住在斜谷邸阁,与民休息,准备再次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