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戈

一种双人国际标准舞
探戈(Tango)——一种国际标准舞,是一门集舞蹈、音乐、诗歌等为一体的综合艺术,享有“舞中之王”的美誉。[2]
探戈起源于非洲中西部的民间舞蹈探戈诺舞,于1880年前后开始在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市郊的贫民区中出现。20世纪初,随着阿根廷社会的稳步发展和低层大众地位的提高,探戈舞开始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1921年,著名演员卡尔代夫和有“银幕情人”之称的鲁道夫·华伦天奴在他们的影片中大跳探戈舞,使探戈音乐和舞蹈形式深入人心,探戈舞由此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20世纪20年代,英国皇家教师舞蹈协会对探戈舞制定了统一的标准。探戈的文化意义逐渐被重新审视和重视,成为阿根廷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也成为世界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一环。探戈是一种非常具有社交性和互动性的舞蹈形式,适合在社交场合中进行,通常需要两个人一起完成,男女双方需要保持身体紧贴,身姿笔直,脚步稳健,两人以男子为主导,拧身转头快速,女舞者在移动的舞步中常常有短暂的后倾以突出顿步。探戈的基本舞步包括行走、基础步、八字步和叉腿步等,还包含了其他的舞步和技巧,如闪腿、切步、提踵、快速迈步等。探戈运步的方式像蟹行,脚法似猫步,行步刚健顿[cuò],流动中伴以短暂的停顿,动作干净利落绝不拖泥带水,舞步变化奠测,使人眼花缭乱。探戈舞蹈动作刚劲有力,冲击力、爆发力极强,移动迅速有力、旋转眼花缭乱;音乐节奏清晰,速度极快,往往表现出潇洒豪放、健壮有力、威严凶猛、力大无穷的风格特点。探戈艺术类型有阿根廷探戈、英式探戈、美式探戈、台湾探戈、竞技性探戈。[3][4][5][1][6][7][8][9]
自20世纪初以来,探戈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随着世界范围内文化交流的加深和推进,探戈也开始向其他文化和艺术形式融合,如爵士乐摇滚乐、古典音乐等,形成了新的探戈风格。[6][4]

命名由来

一些专家指出“探戈”源自古西班牙语“taňer”(taňo),译为“弹、拨、敲、打”;另一些专家指出“探戈”起源于非洲,是一个关于第二拍为重音音节节奏型的拟声词。殖民时期(1810年以前)在拉普拉塔地区, “探戈”一词曾用于指代黑奴的手鼓、进行舞蹈仪式的地点以及舞蹈本身;19世纪的第一个10年间,“探戈”的含义扩展至蒙得维的亚狂欢节上化妆人群表演的坎东布雷舞。19世纪晚期,在巴西与在拉普拉塔河区域一样,“探戈”是对古巴哈巴捏拉舞的局部改变;1900年,古巴狂欢节上化妆人群的表演被称之为“探戈”,“探戈”在拉丁美洲四处流传开来。[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