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英海-快懂百科
黎英海(1927年12月4日—2007年1月5日),出生于四川省富顺县,毕业于南京国立音乐学院理论作曲系,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2][4][9] 黎英海毕业后,先后在湖南音乐专科学校、中南文艺学校、中南部队艺术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任教,曾任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副主任、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副主任、创作部主任、副院长。[2]1958年,黎英海收集了许多民歌并改编成独唱歌曲,他任教期间广泛接触民族民间音乐,把对调式的研究由民歌扩大至戏曲、说唱及民间器乐等领域,他还深入民间进行了大量的田野采风工作,在探索中国民族和声发展的道路上,借鉴了西洋传统的大小调体系和印象派的和声理论,1959年 出版《汉族调式及其和声》,在当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堪称中国多声音乐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他创作和编配的许多钢琴乐曲选入中国各级教材。他的代表作《阳关三叠》和《夕阳箫鼓》(春江花月夜)等让民族音调和钢琴语言相得益彰,实现了钢琴艺术的“中国化”。1988年8月,黎英海完成专著《歌曲即兴伴奏编配法》。[2][9]2007年1月5日,黎英海因病在北京逝世。[4] 1980年,黎英海与夫人顾淡如合作的舞蹈音乐《咏梅》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优秀创作奖。此外,黎英海创作的歌曲《枫桥夜泊》获得“8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创作比赛”金奖。[2]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