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自严

明代官员、政治家、理财家
毕自严(1569—1638),字景会,山东淄川人,明代政治家、理财家。天启、崇祯年间任户部尚书[2][1][3]
万历十六年(1588年),毕自严在山东乡试中中举,万历二十年(1592年)考中进士,被授予松江府推官这一职位。后来被征召授予刑部主事,遭遇父亲去世,守丧期满后,恢复原来的官职。又改任工部,历任工部员外郎、郎中。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毕自严因为政绩优异被举荐,起用担任陕西参政,在洮岷地区整备军事防务。进而晋升为按察使、布政使,又被征召担任太仆寺卿。天启初年(1621年),毕自严凭借右佥都御史的身份在天津负责海防事务,晋升为户部侍郎。又进一步晋升为右都御史,转任南京户部尚书,因为得罪了魏忠贤,称病辞官回乡。崇祯初,毕自严被征召并被授命担任户部尚书,多次加衔至太子太保,在职六年,辞官退休。于崇祯十一年(1638年)去世,享年六十九岁。[3][7][4]
毕自严在繁忙的政事之余,还勤于读书为文。著有《石隐园诗文藏稿》八卷、《抚津督饷抚留宪留计共疏草》十九卷、《度支奏议堂稿》二十卷及其他著述九十八卷等作品。[4]毕自严年少有大才,尤善于综理复杂的经济事务,天启、崇祯年间任户部尚书,掌管全国财政。在财源枯竭、入不敷出的情况下,毕自严精心协调、精打细算,支撑明朝财政近10年,功在社稷。他留下许多奏章,是研究明代经济史、制度史的宝贵史料。[1]

人物生平

毕自严出生于明朝隆庆三年(1569年),在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考中举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考中进士,随后被授予松江推官这一官职。他年少时就才能出众,后来被征召授予刑部主事的职位,并且先后担任工部员外郎、郎中、淮徐道参议、洮岷兵备参政、山西参议、山西副使、右布政使等职务。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毕自严被举荐为 “卓异” 之才,朝廷授予他辽海参政的职位,但他没有赴任,而是借口生病回到了家中。1616年,毕自严出任陕西参政。到了泰昌年间,毕自严被征召担任太仆寺卿。明天启元年(1621年)四月,后金的努尔哈赤率军攻陷了辽阳,守城的将领自杀,消息传来,京城大为震动。朝廷商议后决定设立天津巡抚这一职位,专门负责整顿海防事务,任命毕自严以右佥都御史的身份前往赴任。毕自严到任后组建水军,修缮战舰,筹备兵器。等到熊廷弼提出收复辽东的 “三方布置策” 时,天津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毕自严增设了镇海等诸多营地,招募水兵和陆兵共六万人;安排外来的援兵一万人,购置了一千匹战马,采用戚继光遗留下来的练兵方法,让水军先练习陆战,如此一来军队便具备了作战能力。魏忠贤命令锦衣千户刘侨去抓捕天津被罢黜的将领,毕自严以没有皇帝的驾帖(逮捕公文)为由,向皇帝上书陈述此事。并且向皇帝汇报当时从各地招募来的士兵每天都有逃跑的情况,皇帝采纳了毕自严的建议,让士兵们的亲属来填补空缺。毕自严知道兵部主事来斯行很有军事谋略,就邀请他来担任监军。通过这些举措,海防得到了加强,军队的战斗力也有所提高。就在这个时候,山东爆发了白莲教起义,毕自严命令来斯行率领五千人前去镇压。[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