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白水书付过

北宋苏轼所作的短文
《游白水书付过》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绍圣元年(1094年)创作的一篇文章,当时苏轼因贬官惠州,以宁远军节度副使的身份居住在此地。这篇文章详细记载了苏轼及其子苏过游览白水山的过程,包括泡温泉、观赏瀑布、探索佛迹等活动。通过这篇作品,不仅展现了当地的自然景观,同时也反映了苏轼面对困境时的乐观态度,这种豁达的人生哲学在他其他的作品中也有所体现,成为他文学创作的重要主题之一。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眉山[1]。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苏轼在多个领域均有卓越成就,包括书法、绘画、诗词、散文等。他在书法界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为“宋四家”,擅长绘制竹木怪石,其艺术理论见解独到。作为北宋时期的文坛领袖,苏轼的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则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风雄浑豪放,与南宋辛弃疾并称为“苏辛”,共同开创了豪放派词风。苏轼一生仕途坎坷,曾多次遭贬谪,最终在常州逝世。他的著作《东坡全集》流传至今[2]

原文

绍圣六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山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