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义符

南朝宋第二个皇帝
刘义符(406年-424年8月4日),小字车兵 ,出生于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彭城郡彭城县(今江苏省徐州市)人,南朝宋武帝刘裕与张夫人的长子,南朝宋的第二位皇帝。[1][2][3]
义熙十一年(415年),十岁的刘义符被他的父刘裕封为豫章公世子,之后晋封为宋世子。晋元熙二年(420年),刘裕接受晋恭帝司马德文的禅让,建立宋政权,刘义符则被立为皇太子。刘义符少年时就[]力过人,精通骑射和音律,其于宋永初三年(422年)宋武帝刘裕驾崩之后继位。宋景平二年春(424年),刘义符被太后下诏废为营阳王,之后被领军将军谢晦、江州刺史檀道济司空徐羡之等人幽禁于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同年六月,其被徐羡之派遣的中书舍人邢安泰弑杀于金昌亭(今江苏省苏州市阊门内,又叫金阊亭),年仅十九岁。[1][2]
刘义符在位期间,对内耗费国力修建宫室,宠爱优伶而耽于娱乐,实行严苛的刑罚致使百姓怨恨;对外与北魏持续发生战争,互有胜负。[1][2]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