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德文

东晋最后一位皇帝
司马德文(386 年 —421 年),字德文,即晋恭帝,为东晋最后一位皇帝。他是晋孝武帝司马曜次子,晋安帝司马德宗之弟,其母为淑媛陈归女[1][2]
司马德文最初被封为琅邪王,之后先后担任中军将军、散骑常侍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司徒、录尚书六条事等官职。桓楚永始元年(403年),司马德文亲征桓玄,司马德文数次战败。桓玄自封为丞相太尉。桓楚天康元年(404年)一月二十九日,桓玄司马道子,从此成为东晋的主宰者。他于同年秋又自号楚王、大将军,并进封司马德文为太宰,加兖冕之服,绿綟绶。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桓玄篡位,改国号为楚,史称桓楚,贬晋安帝为平固王,司马德文也被贬为石阳县公。[3]元熙元年(419 年),刘裕杀掉晋安帝,拥立司马德文为帝,年号为元熙。[4]元熙二年(420 年)六月,司马德文禅位于刘裕,自此东晋灭亡。司马德文被降为零陵王。同年九月,刘裕派人用棉被闷死司马德文,司马德文终年 36 岁,他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在禅让后被赶尽杀绝的君主。[4]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太元十一年(386年),司马德文出生,母为淑媛陈归女(晋安帝即位后,尊为德皇太后)。司马德文初封琅邪王,之后历任中军将军散骑常侍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司徒录尚书六条事等官职。元兴初年,迁任车骑大将军。[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