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河会战

日俄战争
沙河会战(日语:沙河会[zhàn](さかのかいせん),俄语:Сражение на реке Шахе)是日俄战争中的第二次大规模陆战,也是规模第二大的陆战。战斗地点位于中国东北奉天以南东清铁路沿线的沙河(今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沙河街道),双方兵力分别为日军的170000人和俄军的210000人。战斗范围长达37英里(60公里),以沙河为中心,沿着中国远东铁路的沈阳-旅顺支线北部,位于满洲辽阳以北。虽然双方战略上未分胜负,但日本在战术上取得了胜利。这场战斗是沙河会战,也是日俄战争中的重要事件之一。战后,俄军被迫撤退。

战争背景

在辽阳战役之后,俄罗斯驻满洲军队总司令库罗帕特金将军的处境变得越来越不利。库罗帕特金沙皇尼古拉二世报告在辽阳取得胜利,以确保新建成的西伯利亚铁路带来的增援,但他的部队士气低落,被围困的俄国驻军和舰队在旅顺仍处于危险之中。如果旅顺沦陷,将军乃木希典的第三军将能够向北移动,与其他日军部队会合,使日军获得数量上的优势。尽管他需要扭转战局,但库罗帕特金因为冬季的临近和缺乏准确的地图而不愿离开沈阳太远。辽阳会战中俄军虽然战败,但损失不大,又有9个师的援军到达,为挽回败局,库罗巴特金从1904年10月4日开始投入22万兵力向辽阳发起反攻,5日渡过沙河。
由大将大山[yán]指挥的日军部队共有17万人,分为东部的日军第一军(黑木為時将军)、西部的日军第二军(奥井靖方将军)和中部的日军第四军(野津通勤将军),以及四个预备旅。俄军共有21万人,分为九个军团(261个营),组成了西部方面军(亚历山大·冯·比德林将军)、东部方面军(乔治·斯塔克尔贝格中将)和预备部队,包括第一欧洲军团(费奥菲尔·梅延多夫中将)、第四西伯利亚军团(尼古拉·扎鲁巴耶夫中将)、第六西伯利亚军团(索博列夫中将)和贝加尔哥萨克旅(帕维尔·米申科中将)。
俄军的作战计划是在沈阳南部的沙河阻止日军前进,通过转移日军右翼并向辽阳方向反击,以斯塔克尔贝格的东部方面军为主。同时,比德林的西部方面军将向南移动,切断黑木的日军第一军。对于俄军右翼和中部来说,一直到辽阳的地形都是平坦的,而左翼则多为丘陵。与之前的战斗不同,高高的高粱麦田已经被收割,剥夺了日军的隐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