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岛语系

世界主要语系之一
南岛语系是世界上语种数量最多的语系之一,共包括1200多种语言。截至2023年,该语系的使用人口接近3亿。[1]该语系主要分布于西起马达加斯加,东到复活节岛,北起台湾岛夏威夷群岛,南抵新西兰的广阔海域内的岛屿上。[2]该语系包含印度尼西亚语族、波利尼西亚语族、美拉尼西亚语族和密克罗尼西亚语族。旧称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1]
最早对南岛语系进行研究的是荷兰学者莱兰特(Hadrian Reland),在1706年,他提出马达加斯加与东印度群岛及科科斯岛的语言是相近的。1800年,西班牙学者班杜罗(Lorenzo Panduro)出版了《语言目录》,论证马来语和波利尼西亚语之间的发生学关系,真正系统地建立起“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假说”。1838年,德国哲学家和语言学家洪堡(Friedrich Wilhelm von Humboldt)首次使用科学的证据,在《论爪哇岛上的卡维语》一书中仔细研究了马来半岛和波利尼西亚一带9种语言的词汇表,并首次把这些语言置于“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之下。1899年,德国学者施密特(Wilhelm Schmidt)在他的文章中采用南岛语(Austronesian)这个词取代了“马来-波利尼西亚语”,他还按地域将南岛语系分为4组,即印度尼西亚语、波利尼西亚语、美拉尼西亚语和密克罗尼西亚语。2000年,格兰姆斯(Barbara F.Grimes)编辑的《文化人类学视角的世界诸语言》把南岛语系分为两大次语系,即台湾南岛语和马来-波利尼西亚语,前者包括23种语言,后者则有1239种语言。至2009年,《文化人类学视角的世界诸语言》把南岛语系的语言增加到1257种,原台湾南岛语言的17种以及婆罗语群的139种被分拆为多个新语族,并提升至与马来-波利尼西亚语同等的地位。该书现把南岛语系分为泰雅、卑南、东台湾南岛、马来-波利尼西亚四个语群。[1]

简介

南岛语系(Austronesian family)又称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分布于西自非洲东南的马达加斯加岛,东至智利复活节岛,北自台湾和夏威夷岛,南至新西兰岛。1706年荷兰人H.莱兰特发现了南岛诸语言的亲属关系。1836年德国人洪堡特使用马来-波利尼西亚语这个术语来称说这个语系的语言。
19世纪末德国人施密特(1868~1954)把它们命名为南岛语。一般按地域分成印度尼西亚、波利尼西亚、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4个语族。这个语系主要由太平洋中各大小岛屿上的语言以及亚洲大陆东南端的中南半岛和印度洋中一些岛屿上的语言组成。语言的数目,有人认为有300余种,有人认为多达500余种。使用南岛诸语言的人口约2.5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