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勇(1391年8月22日—1449年8月30日),字惟真。怀远(今安徽怀远)人。明朝勋戚、将领,东平王朱能之子。[1][2]
朱勇继承了其父朱能的爵位,并在都督府中担任要职,负责留守南京。明永乐二十二年,他跟随朱棣北征。明宣宗即位后,他参与了平定朱高煦的叛乱,并出征征讨兀良哈。当张辅被解除兵权时,明宣宗下诏由朱勇接任。朱勇曾提出了让南军专门负责转运,北军则专注于边防的建议。明正统九年,朱勇出击喜峰口,击败了朵颜等部族。在他返回后,被兵部尚书徐晞弹劾。但明英宗下诏不予追究,反而加封他为太子太保。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他跟随明英宗出征北伐,在土木堡迎战鹞儿岭时,中伏击身亡,他率领的五万部队也被全歼,于谦上书追论其罪,其爵位因此被剥夺。明天顺年间,朱勇被追封为勇平阴王,谥号为武愍。[2] 人物生平
朱勇于明成祖永乐五年(1407年)袭封父亲朱能的爵位成国公。后历掌各都督府事,一度出任南京留守。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勇跟随成祖北征蒙古。[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