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道济

刘宋开国元勋
檀道济(?—公元436年4月9日[1]),高平金乡(今山东金乡县卜集乡檀庄)人,东晋末年、南朝刘宋著名将领,南朝刘宋开国元勋。[2]
檀道济出身寒门,父母早亡,后投身刘裕部下,随刘裕平定桓玄之乱义熙十二年(416年),檀道济作为先锋帮助刘裕攻灭后秦,刘裕登基称帝后,封檀道济为护军将军,永修县公,食邑两千户,并监管淮南各路军事,刘裕病重逝世前,檀道济还被任命为顾命大臣,辅佐宋少帝刘义符。景平二年(424年),檀道济参与发动政变,废黜宋少帝,拥立刘裕第三子刘义隆为帝,檀道济也被进为征北将军,封武陵郡公,食邑四千户,文帝时期檀道济平定谢晦叛乱,并率军抵抗北魏,封为征南大将军、江州刺史。但在元嘉十三年(436年),宋文帝病重,檀道济因功高震主受到猜忌,被下诏收付廷尉诛杀,含冤而死。檀道济死后,时人唱道:“可怜《白浮鸠》,枉杀檀江州。”北魏军也不再惧怕,从而连年南进征伐。[2][3][4]
檀道济从军二十余年,一生戎马倥偬[a],参与攻伐后秦,是刘宋王朝的开国功臣,后为刘宋保卫边境,抗击北魏,战绩卓著,留下“唱筹量沙”的经典战例,保全了刘宋的军事力量,巩固了刘宋的统治。[2][5]

人物生平

从军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