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蒂·史密斯

美国女诗人、画家
帕蒂·史密斯是一位美国摇滚女诗人、画家和艺术家,出生于1946年12月30日。她是1970年代美国朋克音乐的先锋人物之一,被誉为“庞克摇滚桂冠诗人”和“庞克教母”。她的创作深受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兰波和魏尔兰,以及艾伦·金斯堡等垮掉派文人的影响,具有浓浓的迷幻色彩。1975年,她的首张专辑《Horses》受到刚兴起的庞克运动的影响,将垮掉派诗歌表演和车库乐队摇滚结合在一起。她将19世纪法国作诗法介绍给美国十几岁的年轻人,同时她中性的公众形象和非女性的语言风格挑战着迪斯科时代。 史密斯最广为人知的歌曲是她与布鲁斯·斯普林斯廷一起创作的《Because the Night》(因为这夜),该歌曲在“Billboard Hot 100”排名第十三。2004年,《滚石杂志》颁布的百位摇滚重要人物名单中,将史密斯列为第47位。2007年,她被列入摇滚名人堂。她还获得两项葛莱美奖提名。2005年,法国文化部授予她“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2010年11月17日,她的回忆录《只是孩子》(Just Kids)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她还是2011年极光音乐奖的获得者。

人物经历

帕蒂·史密斯出生在芝加哥。在她3岁的时候,史密斯一家举家迁往费城,9岁时又搬到了新泽西州的一个不算大的城镇伍德伯里史密斯高中时接触到了亚瑟·里姆博德(Arthur Rimbaud)描写救世的诗歌、Beats的作品以及诸如詹姆斯·布朗(James Brown)、滚石(the Rolling Stones)、the Doors和鲍勃·迪伦等音乐人及乐队的音乐。她曾入学Glassboro州立教师学院,但是却因为意外怀孕而终止学业。她把孩子生下后交给别人领养,自己到一家工厂的流水线上做工。在攒够了钱之后,她于1967年来到纽约。在纽约,史密斯在一家书店工作,并结识了艺术系学生罗伯特·马普尔桑普(Robert Mapplethorpe)。虽然此人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同性恋,但是史密斯却和他坠入爱河。1969年,史密斯和她的妹妹前往巴黎,她们在街头表演挣钱。回到纽约后,史密斯和情人一起在切尔西旅馆小住了一段时间。然后她开始参与地下音乐会。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剧作家山姆·谢帕德(Sam Shepard)。史密斯和他在1971年一起共同创作并演出了自传体戏剧《Cowboy Mouth》。在此期间,史密斯还进行了诗歌创作,并遇到了在唱片店做店员的吉他手兼摇滚评论家莱尼·凯伊(Lenny Kaye),后者曾经为杂志写过一篇关于doo wop的文章,给帕蒂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二人发现他们对早期的摇滚乐有着共同的喜好。同年帕蒂在圣马克斯教堂开诗会的时候,曾经邀请凯伊为她在现场用电吉他伴奏。接下来的两年里,帕蒂继续她的戏剧表演和诗会;她还为摇滚乐杂志写文章,并出版了两卷诗歌。1973年末,她和凯伊一起再次同台献艺,两人之间的合作关系变得更加紧密。1974年,两人又迎来了新的成员——吉他兼键盘手查理德·索尔(Richard Sohl),他们的音乐明显受到了beat乐队的影响,流露出一种即兴创作的风格和摇滚的味道。他们开始在纽约定期演出,名气越来越大。到了6月,在摄影师马普尔桑普的资助下,乐队发行了一张单曲碟《Hey Joe" b/w "Piss Factory》,前者的内容是有关Patty Hearst的一段独白,而后者将史密斯那种类似流水线工人般的风格表现的淋漓尽致。两首歌都由吉他手汤姆·维莱恩(Tom Verlaine)配乐,后来维莱恩成了史密斯的情人。这张单曲碟使乐队走上了独立的道路,其中真实的DIY风格至今仍在影响着朋克摇滚
1978年照片
1974年晚期,史密斯和她的乐队在西海岸开始了一段巡演。当乐队回到纽约的时候,乐队里又多出了吉他/贝斯手伊万·克拉尔(Ivan Kral)。乐队75年的演出因为鼓手杰伊·迪·道赫蒂(Jay Dee Daugherty)的加入而增色不少,后来道赫蒂便正式加入了乐队。此时的乐队引起了Arista唱片公司老总克莱夫·戴维斯(Clive Davis)的注意,史密斯因此得到了一份唱片合同。帕蒂和前Velvet乐队的成员约翰·凯尔(John Cale)一起制作,并在75年成功发行了首张专辑《Horses》,该专辑毫无疑问地成为了朋克音乐的开山之作。《Horses》受到了评论界热烈地吹捧,专辑中的《Gloria》和《Land of 1000 Dances》两首歌不但呈现出一种另类的摇滚风格,还有原唱音乐的韵味。虽然电台从未播放过该专辑,但是其销量也一举冲到了前5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