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距虾脊兰(学名:Calanthe sylvatica (Thou.) Lindl.),属于兰科节兰属的一种植物,原产于热带和南部非洲,以及亚洲部分地区。这种植物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能够忍受一定程度的寒冷,但不耐干旱和高温。它在夏季偏好凉爽的气候,对土壤的要求是疏松肥沃且排水良好。长距虾脊兰不仅具有园艺价值,还是一种重要的观赏植物[1]。 形态特征
长距虾脊兰植株高度可达80厘米,没有明显的根状茎。假鳞茎形状狭圆锥形,长度约1-2厘米,底部直径约为1厘米,通常带有3-6片叶子。这些叶子在花朵开放时期会全部展开,呈现椭圆形至倒卵形,尺寸为20-40厘米长,宽度可达10.5厘米,顶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收缩成柄,边缘整齐,背面覆盖有短柔毛。叶柄长度在11-23厘米之间。 花葶从叶丛中垂直向上生长,粗壮结实,长度在45-75厘米范围内,中部下方有两个紧密包裹花序柄的筒状鞘。总状花序上疏生几朵花,下面还有几片苞片状的叶子。花苞片持久存在,形状为披针形,长度1-1.8厘米,基部宽度5-8毫米 ,顶端尖锐,密被短柔毛。花梗和子房的长度可达3.5厘米,有时子房略微呈棒状,同样密被短毛。花朵颜色淡紫色,唇瓣常常变为橙黄色。中萼片为椭圆形,长度18-23毫米,中部宽度6-10毫米,顶端锐尖,具有5-7条脉,背面疏被短柔毛。侧萼片为长圆形,长度2-2.8厘米,中部宽度6-9毫米,顶端急尖并带有一小段尾巴,具有5-7条脉,背面同样疏被短柔毛。 花瓣呈倒卵形或宽长圆形,长度15-20毫米,中部以上宽度9-12毫米,顶端稍钝或近似锐尖,具有5条脉,两侧外侧的主要脉线分支。唇瓣基部与整个蕊柱翅相连,分为三个部分。侧裂片为镰状披针形,长度约5毫米,基部宽度1.5-2毫米,向顶端变窄,顶端稍钝。中裂片为扇形或肾形,宽度1-1.5厘米,顶端凹缺或浅二裂,裂口中心有一点突起,前缘边缘平整或有缺口,基部带有短爪。唇盘基部有三排不同长度的黄色鸡冠状小瘤。距为圆筒状,长度2.5-5厘米,上下均匀或中部以下稍微变粗,伸直或轻微弯曲,末端钝,外部疏被短毛。蕊柱长度5毫米,上端扩张,近无毛。蕊喙两裂,裂片斜卵状三角形,长度0.7毫米,顶端锐尖。药帽在前方稍缩窄,顶端平坦。药床宽阔。花粉团为狭倒卵球形,大小相等,长度约2毫米。粘盘较小,近似长方形。花期为4月至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