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叔祥-抖音百科
高叔祥(1750—1807),字业瑞,号菊圃,清邓州(今河南邓州桑庄镇尹集村)人。父高名士,号思庵,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进士,曾任安徽祁门县令。叔祥家学渊源,博览群书,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领乡荐第一,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及进士第。家居等候补缺时,设馆留古寺龙溪书屋,又掌教“春风书院”。嘉庆元年(1796年)后,历任福建省海澄、龙溪、诏安县令,厦门同治和漳州知州、建宁知府等职。高叔祥在任期间,勤政爱民,卓有政绩,其赴任厦门时,诏安百姓绘《攀辕图》以示挽留之情。1806年出任台湾知府,1807年卒于任上。 人物生平
嘉庆十年(1805年),海盗蔡牵称王霸海,驶入台湾凤山,又驶入鹿耳门。翌年,清军与蔡牵激战于海上,高叔祥与清军配合,驱逐了蔡牵。高叔祥在台湾大修水利,发展农业,招募老家邓州人携带绿豆、芝麻、烟叶到台湾教高山族同胞种,当地高山族同胞深得农业技术传授要 旨。高叔祥还兴办学校,开办盐场,修治港口,使台湾经济快速发展。他还及时搜剿余匪,安置难民,妥善处理民族关系,使之和睦相处。高叔祥倡导汉族和高山族人通婚,带头把女儿嫁给花莲县酋长儿子罗统达为妻,使台湾政通人和,经济发展。高叔祥昼夜辛劳,积劳成疾,于嘉庆十二年(1807年)8月病逝于台湾任上。他死后,其子高殿举尊父愿,扶柩归里,安葬于邓州桑庄乡尹集高氏祖坟。台湾人民为了纪念他,在当地修建衣冠冢。 高叔祥著的《秋芳集》现珍藏在邓州市图书馆。其子高殿举曾任南昌府进贤县令,孙子高振宛曾任汾州知府和潞安知府。叔祥有六子,次子殿举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