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萍

红军红3军团参谋长
1
4
邓萍(1908年-1935年2月27日),[3]又名邓少章,男,出生于四川富顺县凉高山 ( 四川自贡大安区),毕业于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是红军的著名战将,是中国工农红军著名指挥员,平江起义的领导人之一,长征中牺牲的唯一军团级将领。[2][4][1][8]
邓萍少年聪明,文理通达,能书善画。
1926年底,邓萍考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在校期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转入中国共产党。[9][10][11]同年冬,共产党派邓萍到国民党湖南独立第五师一团做兵运工作,担任团部书记官等职,实际负责一团共产党的工作。期间结识了彭德怀,并成为亲密战友。1928年7月22日,邓萍同彭德怀、滕代远等人一起,组织领导平江起义,并参加过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起义胜利后,他担任红五军参谋长,后随彭德怀率红五军主力上井冈山,坚持湘赣边界斗争。1929年,邓萍担任红五军随营学校校长。1930年6月,任红三军团参谋长。同年7月下旬,协助彭德怀指挥了攻打长沙的战斗,胜利后任长沙警备司令。1931年秋,邓萍与何长工等一起筹办瑞金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任训练部部长,为培养红军干部作出了贡献,并在1930年秋和1932年两次担任红五军军长,协助彭德怀组建东方军入闽作战,以及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重大战斗。邓萍在战斗中不避艰险,事必躬亲,功勋卓著。1933年7月,邓萍兼任东方军参谋长,参与指挥所部入闽作战。[12]1934年1月,邓萍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候补执行委员。[13]同年10月,邓萍参加长征。1935年2月27日,在第二次攻打遵义城的战斗中,邓萍与三军团第十一团政委张爱萍等亲临前沿阵地侦察地形,不幸中弹牺牲,时年27岁。[4][10]
1927年起,邓萍先后参加过第二次北伐、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平江起义、新城会师、入闽作战、两渡赤水河、激战娄山关等战役,在攻打遵义老城时牺牲。[6][13]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和人民找到了邓萍的遗骸,并把他同许多牺牲在遵义红军烈士一起迁葬在凤凰山上。[4][14]2009年9月14日,邓萍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7]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