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州

中国自然风景区
易州,位于河北省易县,现为易县人民政府驻地,古代州名。隋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设立易州,因境内有易水而得名。易州历史悠久,拥有8000年的人类活动史、5000年的炎黄奋斗史和2400年的置州管县史。[1]易州文化源远流长,旅游资源丰富,有“易州十景”,如雷溪春涛、紫荆残月等。唐朝时期,易州属河北道,曾改为上谷郡,下辖六县。明朝时属保定府清朝初年仍属保定府。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由于境内有清泰陵,易州被升为易州直隶州,涞水县广昌县划归易州直隶州。

地理环境

易州治所在今易县,后置易县为州治。唐辖境相当今河北内长城以南,安新满城以北,南拒马河以西。辽以后屡有改变。清雍正时升直隶州。辖境兼有今涞源涞水两县地。1913年废,改本州为县。境内有长城之险,为河北地区门户。五代北宋初,常在此和契丹剧烈战争。明代和瓦剌等部相持,此地为节制紫荆诸关重镇。又以产佳墨著名,世称“易水法”

文化活动

易州,上谷。上。开元户三万七千二百二十七。乡七十二。元和户五百六十九。乡四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