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线礁

中国南沙群岛岛礁之一
1
4
铁线礁(英文名:Sandy Cay,海南方音:HiDua),又称为铁链、铁线,[3]是中国南沙群岛岛礁之一,邻中业群礁西部,是东北-西南一线排列的3个珊瑚礁的总称。涨潮淹没,退潮露出。[4]地点位于北纬11度01-04分,东经114度11-16分范围内。[5][6][2]
在公元前2世纪的汉朝,中国官员就在履行职务的过程中发现了南海诸岛,并起名为“涨海崎头”。从唐朝开始,中国各个朝代都逐步加强了对南海诸岛的控制,宋代文献中频繁提及的“石塘”“七洲洋”“千里长沙”“万里石塘”等称谓,均是对南海诸岛及其海域的命名,其中包括铁线礁。[7]清初年间,中国海南岛渔民就在指导他们到西南沙群岛捕鱼的《更路簿》中,为南沙岛礁命名。[8]《更路簿》中记录的地名皆是潭门渔民方言俗称,根据渔民的口述以及对《更路簿》的整理发现,渔民对南海诸岛礁的命名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名字中带有“峙”“峙仔”“沙仔”等字样,表示岛屿和沙洲,如三峙(南岛)等。二是用“线”“线排”“廊”表示暗礁或暗沙,如铁线(铁线礁)等。三是用“圈”“筐”表示环形礁盘,如大圈(华光礁)等。[9]1983年,中国地名委员会公布的标准名称为“铁线礁”。[5]
2025年4月25日,自然资源部南海发展研究院联合多部门,发布了共同编制的《铁线礁、牛轭礁珊瑚礁生态系统调查报告》。[10]

历史沿革

早在公元前2世纪的汉武帝时代,中国人在开辟从大陆到中南半岛的海上航道时,陆续发现了南海诸岛。当时,人们根据南海涨退的自然现象,称南海为“涨海”。[11]三国时期吴国的交州中郎将康泰孙权之命出使扶南(柬埔寨),路过南海诸岛,看到“涨海中,倒珊瑚洲,洲底有盘石,珊瑚生其上也”的景象,记载在《扶南传》中,成为世界上最早对南海诸岛珊瑚岛礁及其成因进行解说的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