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汾(1192—?)金代官员。本名让,字敬之,后字长源,太原平晋人,为元好问“平生三知己”之一。举进士不第,入史院书写,被逐。后为武仙署掌书记,金亡,长源劝仙归宋。未几,为仙麾下所杀(一说绝食死)。[1][2][3] 汾善读史;工诗,雄健有法。生平作诗甚多,惜不自收集,所传仅十之二三。其乐府歌行,尢雄峭可喜。[4]
人物生平
生长环境
李汾出身沙陀族。沙陀本唐代西突厥之一部,依附于唐。中唐以后受吐蕃压迫,自西域东迁,唐末居于雁北。酋长朱邪赤心以军功封振武军节度使,赐名李国昌。国昌之子李克用骁勇善战,跋扈不驯,但对唐朝能守臣子大节,屡次为朝廷平叛。朱温篡唐后,李克用仍奉唐朝正朔。在给四川王建的信中,表示过申包胥复楚之志。这对李汾思想很有影响。李汾称李克用为“远祖”,但具体出于哪支,已不清楚。李克用之子李存勖建立后唐,李汾也算得皇族后裔。平晋即唐五代时晋阳城故地,城池雄伟坚固,是唐朝龙兴之地,五代时又连续崛起唐、晋、汉三个沙陀政权,所以受宋朝皇帝忌恨。宋太宗赵光义攻下晋阳后,彻底毁掉了这座千年古城,改其地为平晋。沙陀李氏自李克用封晋王后,就扎根于晋阳。此时他们宁肯守着一片废墟的平晋,不肯迁到唐明村的新晋阳去,显然有孤傲愤郁中藏。这样的生长环境对李汾思想的形成也有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