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学

冰川学
冰川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各种自然冰体的学科。冰川学的外文原意为冰学。冰川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冰川学除研究冰川、冰盖的形成、特征、变化和作用过程外,还研究地表积雪、雪崩、风吹雪、季节结冰、海冰、河冰、湖冰、地下冰等一切冰体;现代冰川学研究内容大致由三部分组成:冰川物理、冰川水文与冰川气候、冰川地质与冰川地貌。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代,现代冰川学将差不多一应观测和实验新手段尽皆吸纳进本学科研究领域:遥感应用、微波测距、雷达测厚、冰芯分析、深海钻探、低温模拟等等;研究结果的指向也更加纵深广阔,作为恢复过去环境气候变化的最佳手段,以全新的面貌和意义,参与了成为热点的全球变化研究大题目,一跃而为国际科学领域前沿。以南北极冰岩芯所提示的16万年来的全球环境气候变化序列,显示了现代冰川学年轻的生命力,显示了人类借助冰川以期深化认识自然的巨大潜力。

概述

冰川学(glaciology)是研究地球表面各种自然冰体的学科。自然冰体包括山岳冰川、大陆冰盖海冰。河冰、湖冰、地下水、季节性结冰以及积雪和运动中的雪等。早期只研究冰川,现已扩展到研究地表一切形态的自然冰体。冰川学按其研究内容,分为物理冰川学、水文气候冰川学和地质地貌冰川学3个分支学科。
冰川学
作为天然冰体的冰川,是由多年降雪不断积累变质而成,它具有一定形状并一直在运动着,以较长时期存在于地球寒冷地区。冰川是自然界中具有强生命力的物体,它至少有四个特点:发育与存在的长期性;运动性;是一种特殊的变质冰;在大陆上形成的、具有一定形态和规模的冰体。冰川是地球上重要的淡水资源库,世界上陆地面积的十分之一强,亦即大约1470万平方公里面积为冰川所覆盖;所库存的淡水资源达2800万立方公里,占全球淡水资源总量的五分之四-可见它的存在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之巨大。源自青藏高原的中国和南亚的大江大河,差不多都由冰川孕育;黄河之水最初来自地下,但沿途也由冰川不断补给。可否说,冰川是我们母亲河流之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