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桥镇

山东省沂源县石桥镇
石桥镇位于沂源县东部,因政府驻地石桥村有一石板桥而得名。石桥镇距县城20公里,地理坐标:东经117°54′-118°31′,北纬35°55′-36°23′。东北与临朐县接壤,西南与中庄、燕崖乡毗邻,南靠东里镇,北依悦庄镇。博沂路、石香路横贯镇境,济青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距沂源东出入口10公里,张家坡出入口7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全镇辖29个行政村,50个自然村,人口3.1万,其中回族10人,藏族1人,余皆汉族。总面积115平方公里,可耕面积5.1万亩。

乡镇介绍

石桥镇先后荣获全省安监系统先进单位、淄博市循环经济示范项目、省级生态乡镇、全省反邪教示范乡镇、省级文明镇办等荣誉称号。2016年实现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2亿元,同比增长17.3%;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280万元,同比增长8%;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0966元,同比增长12%。近年来,石桥镇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顺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紧围绕“一个总目标,三个着力点”的总体要求,对标进位、奋勇争先,全镇经济社会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新型工业加速崛起。紧紧围绕“工业强镇”理念,依托高标准石桥工业小区,以与沂源高新技术产业园的融合发展为契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规模以上企业达到9家。2016年全镇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9.98亿元、利税1.4亿元、利润1.1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1%、8.5%和8.6%。现代农业发展独具特色。以土地经营权流转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现代特色高效农业,先后建成了有机保健茶、出口菊花、有机韭菜、大棚油桃等一批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培育了永青、隆源果蔬专业合作社等一批新型经营主体,投资1200万元,完成11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新建、维修机房26间,铺设各类管道26万米,新增灌溉面积6000余亩,现代农业特色优势不断彰显。现代旅游业发展魅力彰显。依托优良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实施“美丽沂源乡村行”工程为抓手,以黑崖村示范点建设为轴线,带动圣佛山翠微茶园、出口菊花基地、毫山、万祥山、东寺等示范点建设,集中打造集生态文化、红色文化与历史文化为一体的旅游线路,引导全镇现代农业与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民生事业稳步推进。实施了投资1200万元的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小型公益设施建设项目,新建生产路27.37公里,解决了6个村8000口人行路难的问题。投资650万元,建设圣石家园安居工程,有效解决镇驻地及附近村大龄青年“进城买不起房,在家建房无宅基地”居住难题。持续加大对教育、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投资150万元,完成东北庄小学操场塑胶化改造,使东北庄小学成为全县第一所拥有标准化塑胶操场的农村小学;投资1600万元新建中学综合楼、操场、小学餐厅、葛庄教学楼,明年9月之前全部投入使用;投资10万元在7处学校实施饮水安全工程,使2600名师生喝上了纯净水。
建国前,石桥乡属沂水县八区所辖,1944年5月由沂北行署划归沂源县为大泉区所辖,1951年大泉改称第七区,下设葛庄、石桥、毫山三个乡,1957年,撤区并乡,改称石桥乡。1958年成立石桥人民公社,1965 年撤销公社,将南部的九个村划归张家坡区,北部的17个村划归悦庄区。1972年恢复石桥人民公社,将原划出的26个村庄划回。1973年12月将悦庄公社的石龙官庄村划归石桥公社。1884年设石桥区,下辖大泉、虎山、石桥三个小乡。1985年撤区并乡,复称石桥乡,始成现状。
石桥乡地势东部高,西部低,东部为山区丘陵地,中部为平洼丘陵地。东部田家、毫山,西部杨家崮,南部风凰山,北部大安顶,海拔均在550米以上。境内有两条季节河流,马庄河、水北河流入沂河。土壤以棕壤,褐土为主。属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1。8℃,年均积温4550左右,年均降水量725毫米,无霜期185天。常有雷击,冰雹等自然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