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昭绶

近代教育家、政治家
孔昭绶(1876年-1929年)是我国近代教育家、政治家、新闻出版人、诗人,长沙浏阳东乡达浒人,孔子第71世孙。1910年冬孔昭绶毕业于湖南优级师范学堂,1911年留学日本,1913年获得日本法政大学学士学位后归国。1913年任湖南第一师范校长,提倡学生自治和自助,创办技能会(即一师学友会)。因发表反袁檄文,逃亡日本。于1914年再次入日本法政大学,获法学硕士学位。1916年9月复任一师校长,聘徐特立杨昌济等任教员,以“明耻”为校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被誉为“民主教育的先驱”。张敬尧据湘后,于1918年9月再度被迫辞职。1922年5月当选湖南省议会副议长。后任中华民国第二集团军总司令部少将参议、国民政府考试制度编撰等职。孔昭绶在1916年至1918年任湖南一师校长时,发掘了毛泽东的才干,成为毛泽东的导师,被誉为“民主教育的先驱”。1929年病逝于南京,享年53岁。孔昭绶曾两次担任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校长,其学生包括毛泽东、蔡和森、肖子升、肖三、何叔衡、李维汉和李立三等人。[1][2][3]

人物生平

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府浏阳县浏东乡达浒(今浏阳市达浒镇金石村)
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xiáng]生,补[lǐn]科举停,未食廪膳。
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湖南全省优级学堂豫科最优等毕业,升入历史地理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