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琏

中国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
胡琏(1907年11月16日—1977年6月22日),原名胡从禄,字伯玉。陕西华县人。民国著名军事家。[1][3]胡琏与胡宗南并称“二胡”,号称“金门王”,蒋军流行“十个西北王,抵不上一个金门王”的说法。[4]
胡琏出生于华州的贫农家庭,后于1925年加入黄埔军校学习,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历任国民党军第十八军的营长、团长,后参与蒋介石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军事“围剿”。抗战开始后,历任陆军第六十七师第一一九旅旅长、陆军第十八军副军长和军长。在此期间,他参加了淞沪抗战,赢得了石牌保卫战的胜利,抵抗日本侵略。抗战胜利后,历任整编第十一师师长、整编第十八军军长、第十二兵团副司令官,先后参加了进攻苏北洛阳战役双堆集战役等战役。胡琏在淮海战役中指挥突围时,中弹受伤。[5]国民党退居台湾后,任第二编练司令部司令官、第十二兵团司令官,1949年10月指挥国民党军队与人民解放军激战于金门,取得了金门之战的胜利,后任“金门防卫司令官”。1952年,胡琏首次当选为国民党七届“中央委员”,后在第八至十一届上连任。[6]1954年,胡琏任国民党陆军第一军团司令;1957年,胡琏再任金门防卫司令。[7]后任陆军总司令部陆军副总司令[8]、南越“大使”,在越八年,苦修历史。1972年,胡琏离任,被委为“台湾当局领导人幕僚机构”战略顾问。[4][9][10]1977年6月22日病卒台北。[2][11]
胡琏淞沪抗战中与日军对战,后又赢得了石牌保卫战的胜利,抵抗日寇的侵略。晚年著有《金门忆旧》《越南见闻》《古宁头作战经过》等。[12]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