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环蛇

环蛇属的一种蛇类
银环蛇(学名Bungarus multicinctus),又称金线白花蛇,是环蛇属的一种蛇类。[1][2]银环蛇是中等偏大的前沟牙类毒蛇,毒液是神经毒素,伤者一般在1~4小时后出现头晕眼花、眼睑下垂、四肢乏力、谈吐含糊,进而出现全身肌肉瘫痪呼吸困难等症状。其毒牙较小,患者被咬时不会感到疼痛,被咬伤后几乎看不见伤口,且伤口不红不肿,容易被忽视。[4]在中国蛇伤病例中,被银环蛇咬伤的病死率较高。[5]急救时,应及时为患者佩戴呼吸机,并尽快注射抗银环蛇毒血清[4]
养殖的银环蛇幼蛇干燥体具有药用价值,有祛风、通络、止痉的功能;常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破伤风等。[6]中国,由于养蛇企业多以收购成蛇或者卵,以贩代养的模式进行蛇类产品的开发利用,对野生种群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被列入中国《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a][7]在全球分布范围内,银环蛇较为常见,且种群数量没有受到威胁,于2011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ver 3.1-无危(LC)。[8]
银环蛇头背黑色,枕及颈背有污白色的“A”形斑,背面黑色或黑褐色,自颈后至尾末有数十道较窄的白色横纹。[4][3][9]银环蛇分布于缅甸越南老挝、中国等国家;[3]栖息于海拔0~1500米的山区、丘陵、平原等地带的多水之处;[4][3][8]常在夜间活动;主要以鳝鱼Monopterus albus)、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等为食;[4][3]冬眠时有群居现象;[10]有较强的自残性。[11]

形态特征

银环蛇是中等偏大的前沟牙类毒蛇,成体全长120~170厘米。[4]头椭圆形,略扁,稍大于颈;躯干圆柱形;尾短,末端略尖细。[4][3][9]头背黑色,枕及颈背有污白色的“A”形斑;背面黑色或黑褐色,自颈后至尾末有数十道较窄的白色横纹,白色横纹在体背仅占1~1.5个背鳞宽,至体侧则不同程度加宽到2~3个背鳞;腹面污白色或黄白色具有散在的黑褐色细点。[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