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灼,男,汉族,明朝万历时期人物,任鸿胪寺丞。李可灼,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八月二十九日,因内阁首辅大学士方从哲推荐,明光宗朱常洛身体不适。[1]
万历四十八年,神宗驾崩、朱常洛即位为明光宗。八月光宗染疾,听闻李可灼有仙方,便宣其入宫进药。光宗服下红丸初觉病情缓和,还赞其 “忠臣”,午后又服一丸;谁料九月初一五更,光宗暴毙,“红丸案” 震惊朝野。朝臣为此激烈争辩,孙慎行、邹元标等弹劾李可灼与崔文升弑君,方从哲却主张赏李可灼,争议不断。后王安舜指其庸医杀人,天启二年李可灼遭遣戍,魏忠贤时免戍升职,崇祯清算阉党后,其结局则没了确切记载。[2][3] 人物生平
可灼初任鸿胪寺丞。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明神宗驾崩,太子朱常洛即皇帝位,是为明光宗。八月二十九日,光宗觉得身体不适,内阁首辅大学士方从哲推荐,李可灼上呈红丸,光宗服下后,病情稍缓,暖润舒畅,直呼:“忠臣!忠臣!”于是下午三时复进一丸,九月一日五更时暴毙,在位仅30天。史称“红丸案”。事发后,朝臣议论纷纷,礼部尚书孙慎行、左都御史邹元标、给事中惠世扬等弹劾郑贵妃内侍太监崔文升、李可灼二人弑君。大学士方从哲从中调解,认为李可灼有功应赏银五十两。御史王安舜认为“先帝之脉雄壮浮大,此三焦火动,面唇紫赤,满面升火,食粥烦躁。此满腹火结,宜清不宜助明矣。红铅乃妇人经水,阴中之阳,纯火之精也,而以投於虚火燥热之疹,几何不速亡逝乎!”天启二年(1622年),崔文升发遣南京,李可灼遣戍。[4][3] 史籍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