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

明朝皇帝,庙号武宗
朱厚照[a](1491年10月26日—1521年4月20日),明朝第十位皇帝(1505年-1521年在位),号锦堂老人,明孝宗[yòu]和张皇后的长子,年号正德[1][2]
朱厚照从小喜欢骑射。 弘治十八年(1505年)五月,明孝宗病逝,年仅15岁的朱厚照登上皇位,次年改年号为“正德”。正德三年设立豹房,传统观点认为是个人享乐据点,当代学者认为这是他抑制文官、掌控朝纲的总部。[3]正德十二年(1517年),曾“北巡”居庸关外,他亲自率军赢得了应州之战的胜利。宦官刘瑾谋反伏诛后,朱厚照日益宠信宦官江彬。正德十二年(1517年)八月至十四年(1519年)二月,朱厚照不顾大臣们的反对,一连四次出巡。朱厚照为自己(即“镇国公、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朱寿”)加封太师,并命“朱寿”前往南北两直隶、山东泰安州等处,敬献香帛,为民祈福[4]。在位期间因荒疏朝政,导致宗室安化王朱寘鐇、宁王朱宸濠先后起兵夺位。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明武宗朱厚照驾崩于豹房,享年三十一岁,在位十六年,庙号“武宗”,谥号“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葬于明康陵。传位于堂弟朱厚熜[1][2][5]
滕新才学者认为朱厚照在位期间重用宦官,但也亲自带领军队击退达延汗部队,打消了蒙古军的嚣张气焰。这使得达延汗之后不敢再大规模的入侵边区,为北部边境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安定。自明成祖朱棣以来,就只有朱厚照亲征出塞击退敌军。此外,朱厚照对藏族蒙古族阿拉伯葡萄牙等文化有浓厚兴趣,通晓多种语言,还擅长绘画,其画作有《青松皆老图》等。[6][1][5][7][8]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