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

中国西北地区山脉、重要地理分界线
贺兰山(Helan Mountain[1])又称阿拉善山,是中国西北第一大南北走向的山脉,根属阴山山系[2]。贺兰山位于宁夏北部,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的界山,也是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当中的重要一环,还划分了中国的内流区和外流区,并与阴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同构成了200毫米等降水量线是中国干旱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也是沙漠区与非沙漠区的分界线[5][8]。经纬度范围为东经105º10´—106º45´,北纬38º—39º30´[4]。贺兰山北起巴彦敖包,南至毛土坑敖包及青铜峡,西邻阿拉善草原,东临银川平原[5][9]。长度约为220千米左右,宽度约为15—60千米左右,面积约为1937.9平方千米,山脉平均海拔约2000米左右[4][5]
大约3000万年前,在地壳板块的不断挤压、碰撞、叠加、褶皱和喜马拉雅运动的作用下,形成了贺兰山[5][3]。贺兰山区具有山地、平原、丘陵盆地、高原5种地貌形态,地形总体上呈东低西高的态势,贺兰山东西两麓山体自然纵坡均较大,山前自然纵坡大约在35%以上,西麓自然纵坡在40%以上,东麓地区是贺兰山沟道历次泥石流山洪堆积扇形成的倾斜平原[10][6][11]。贺兰山属于中温带干旱气候区,全年干旱少雨,寒暑变化剧烈,日照长,无霜期短[2]。贺兰山东麓气候干燥凉爽、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年降水量190mm;贺兰山西麓为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夏热冬寒,日照充足,蒸发强,年降水量64.0~208.5mm[12][5][13]。贺兰山东西两麓总沟道为98条,多为季节性河流植被较好的沟道常年流水径深可达20mm,流域面积在50平方千米以上的沟道有32条[6]。贺兰山中生存着许多属于国家稀有、珍贵、濒危的动植物,也包括许多属于贺兰山独有的植物,贺兰山2000米以上为天然森林区,有梅花鹿獐子青羊禽类,并生长蘑菇、樱桃山杏等植物[2][6]
贺兰山历史悠久,早在三万年前,贺兰山就有人类繁衍生息的足迹[5]。它不单纯是一个地理符号,而是集合家国情怀、审美意蕴、民族团结于一体的文化板块[14]。贺兰山还以其高大的山体阻挡了腾格里沙漠的东移和西伯利亚寒流的侵袭,是银川平原的天然屏障。在调节气候、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对银川平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7]。贺兰山自古就是中原王朝进入游牧地区的天然阻隔,历史上素有“朔方之保障,沙漠之咽喉”的说法,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15]。1982年成立宁夏贺兰山自然保护区,1988年国务院批准其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保护区自建立以来十分重视森林防火,2012年“贺兰山森林(草原)火险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项目正式启动,建成4套7要素自动气象观测站和8座地面增雨(雪)景观烟炉,为贺兰山抗旱救灾、森林防火等提供气象监测预测保障服务[16][2]。2023年3月18日国家重大水利工程——贺兰山东麓防洪治理工程开工,建成后可实现贺兰山沿线防洪工程全覆盖,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17]

命名由来

贺兰山又称阿拉善山,在汉代还有卑移山之称,后汉晚期,贺兰山又有乞伏山的称号[18][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