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文化

中国酒的社会现象
中国是世界上酿酒历史最古老、酒业生产最发达的国家之一。[1]中国人把“酒以饮用”的物质形态之“器”,升华为“酒以成礼”的精神形态之“道”。[2]
公元前7000至前5000年,是中国传统酒的启蒙期。酿酒的主要形式是利用发酵的谷物泡水制酒,受生产力的限制,酒主要作为祭祀、庆典等的用品。夏朝到公元前221年,中国酿酒进入最初成长的阶段,开始用酒曲发酵酿酒,并创造了“古遗六法”,这时中国是最早开始酿造曲酒的国家。1000年至1840年,中国进入传统酒的提高时期。西方的酿酒技术传入中国,白酒得以诞生,与黄酒、果酒、葡萄酒、药酒等酒类酿造技术得到发展。1900年,俄国人最先在哈尔滨开办啤酒厂;1905年,南洋华侨在山东烟台开办了葡萄酒公司。[1]
在中国,每逢重大节庆,酒作为“礼”的载体,成为谆教化、协殊俗、睦四邻的重要途经,从饮酒衍生出的伦理秩序、礼仪戒规和宴饮禁律,也是中国酒文化的独特魅力。“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席”是中华民族对于饮酒的普遍共识。[3]至今还有“喜酒”“满月酒”“庆功酒”等风俗,有青梅煮酒论英雄、杯酒释兵权等历史典故。[1]

历史渊源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古者少康初作箕帚、酒。少康,杜康也。”宋人张表臣在《珊瑚钩诗话》中说:“中古之时,未知曲蘖,杜康肇造,爰作酒[],可为酒后,秫酒名也。”杜康,作为中国的酒祖,历代受人敬仰。杜康酒五粮液,作为历史名酒,历代文人骚客畅饮着它,写下了汗牛充栋的锦绣文章、不朽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