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毅生(1883—1957),出生于1883年,广东番禺人。1903年东渡日本留学,加入兴中会。1905年7月30日参加讨论组建中国同盟会的预备会议,为中国同盟会最早会员之一。1907年参加钦廉起义、镇南关 起义,1908年与朱执信一起在广东进行发动会党的工作。1911年广东独立后任广东军政府军务处长、海军司长。二次革命失败后赴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协助朱执信在广东声讨袁世凯。1917年随孙中山南下护法,任广东士敏土厂总办。1921年任大本营参军。1924年后反对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政策。1925年8月因涉嫌参与刺杀廖仲恺而逃亡。1957年在台北病逝。[1] 东渡日本
胡毅生从小聪慧过人,7岁离家外出读书。17岁那年,他进入中国近代著名书院之一的广雅书院西学堂学习。19岁时,考上了两广大学堂,但没读多久,就因与学友梁孝肃一起倡言革命反清,被开除学籍。
1903年春,胡毅生远赴日本东京,开始了留学生涯。到日本后,他很快就参加了一些活动。1903年4月,沙俄违背中俄《交收东三省条约》拒绝从金州、牛庄等撤走侵略军,企图永远霸占东北。消息传出,在东京的中国留学生群情激愤,掀起拒俄运动,成立义勇队,后改组为军国民教育会,由拒俄御侮转而进行反清革命。在军国民教育会,就活跃着胡毅生的身影。 入同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