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道规

东晋末年的将领
刘道规(370-412年),字道则,汉族,彭城绥舆里(今江苏省徐州市)人。东晋末年至南朝宋时期著名将领,宋武帝刘裕的异母弟。刘道规年少时就有大志,初任征虏中兵参军。在桓玄发动的叛乱中,他杀死青州刺史桓弘于广陵,随后响应刘裕起兵,随军收复建康。刘道规联合刘毅何无忌,共同消灭桓玄,攻杀荆州将领桓振,迎回晋安帝。后任荆州刺史,领南蛮校尉,封为华容县公。
刘道规镇守荆州七年,成功剿灭桓氏残余势力,击败后秦将领苟林。他协助刘裕平定卢循之乱,大败徐道覆,晋升为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后任豫州刺史,留京养病。412年,刘道规病逝,时年43岁,谥号烈武。南朝宋成立后,追赠大司马、临川郡王,宋文帝元嘉年间追赠丞相。刘道规著有《文集》四卷,被《隋书经籍志注》收录。

人物生平

家世出身

刘道规祖籍彭城郡彭城县绥舆里(今江苏徐州市),自称是西汉楚王刘交的后裔。曾祖刘混,在两晋之交时避乱渡江,定居于晋陵郡丹徒县京口里(今江苏镇江)。父亲刘翘,仕本郡为功曹。长兄刘裕,原是北府军中下层军官,因平定孙恩之乱有功,逐渐在军中崭露头角,受到东晋权臣桓玄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