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半岛

中国山东省东部,胶莱河以东的山东半岛地区
胶东半岛(英语:Jiaodong Peninsula)地处中国山东省东部,一般指胶莱河以东的山东半岛地区,是中国最大的半岛[1],范围在北纬35°05′-37°50′、东经119°16′-122°42′之间[1]。包含烟台市威海市青岛市东部地区。半岛三面环海,北面与辽东半岛渤海湾相望,东部与韩国隔海相望。土地总面积为3万平方千米,占山东省总面积的19%[2]。胶东半岛地区海岸线蜿蜒曲折,长达1300千米[6],多干净优质沙滩,岛屿罗列,沿海拥有众多深水良港[2]。岛屿多近陆分布,面积较大的有庙岛群岛象岛养马岛田横岛刘公岛等。胶州湾、芝罘湾威海湾等,是华北地区海上对外交流的重要港口[2]
胶东半岛属华北克拉通胶辽台隆区。第四纪以来渤海海峡断裂下陷,半岛形成[4][5]。地貌类型以低山、丘陵侵蚀平原为主,半岛南部的崂山主峰崂顶海拔1133米,为半岛最高峰[5];半岛地形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成层性现象显著,发育有早第三纪的鲁中期剥夷面、上新世的唐山期剥蚀面和早更新世的临城期剥蚀面[7]。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3]。1月均温在0°C左右,8月均温在25°C左右[8],年降水量650-950毫米[9][10]。主要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拥有国家一级、二级保护植物共8种,省级濒危植物共26种,其中包含中国特有物种:烟台翠雀花长冬草宽蕊地榆、青岛老鹳草[11]。拥有珍稀保护动物86种和亚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9种,包括白鹳黑鹳白鹤白肩雕[12]。该区拥有四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地,分别为:昆嵛山国家森林公园、长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荣成大天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3][14][15][16]
旧石器时代,胶东就有人类活动的踪迹[17]。新石器时期,人类的活动已遍布了胶东半岛各地,周朝建立后,胶东半岛地区逐渐被纳入了周朝的版图,秦统一六国后在此设立胶东郡[18]。清末至民国时期,由于战乱和天灾影响,大量人口外迁[19]。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山东大部沦陷。1945年9月16日至12月4日,山东各地区陆续收复。1948年9月24日,济南解放,国民党山东省政府崩溃;1949年10月开国之时,山东省胶东行政区行政公署驻莱东县,辖东海北海南海、西海、滨北五个专区烟台市[20]。区内拥有蓬莱阁崂山刘公岛崆峒岛等风景名胜[21][22][23][24]
胶东半岛及其附近地区历史上是6级以上强震的多发地区,大多数地震活动沿活动断裂构造带分布。半岛东邻黄海渤海,秋夏过渡期冷暖空气在这两个海域频繁交汇,加之渤海是超浅海,极有利于风暴潮的形成。莱州湾曾出现过风暴潮潮位高达3055米(黄海高程),居全球首位[25]。人类对该区金矿的开采活动以及对植被的采伐、破坏等行为,诱发了地面塌陷、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也导致海水侵入胶东半岛,当地通过减少地下水开采量,以及建造挡水坝、防潮工程等方法进行治理[25]

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