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脱氢乙酸钠-抖音百科
脱氢乙酸 钠 ( Sodium Dehydroacetate)又名DHA-S、去水 醋酸钠 、脱氢醋酸钠, 化学 名称为3-(1- 羟基 亚 乙基 )-6- 甲基- 1,2- 吡喃- 2,4(3H)- 二酮 钠,是 脱氢乙酸 的 钠盐 。其 分子式 为C 8 H 7 NaO 4 , 摩尔质量 190.13 g/ mol 。一般情况下,脱氢乙酸钠呈现为白色或接近白色的粉末状固体,无臭无味, 熔点 约为295℃,易溶于 水 、 甲醇 、 丙二醇 、 甘油 等 极性 溶剂 ,微溶于 乙醇 、 丙酮 和 苯 , 水溶液 呈弱碱性。 [1] [2] [4] [3] 脱氢乙酸钠是新一代的广谱型防腐剂,在酸性和碱性条件 下都有效,能有效抑制细菌及 霉菌 的生长,多用于化妆品、饲料、食品等的防腐保鲜。脱氢乙酸钠对光和热稳定,煮沸、烧烤等加热方法都不会破坏其防腐功能,而且脱氢乙酸钠在 新陈代谢 过程中会逐渐降解为乙酸,毒副作用较小。 脱氢乙酸 钠的使用量一般为0.01%~0.05%, [1] [5] [6] [7] 过量使用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可能会引起肝、肾、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以及体重的减少和慢性 肺水肿 。其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呕吐、抽搐等。 [1] [8]
发展历史 脱氢乙酸钠的首次合成发生在1865年,当时,盖瑟(Geuther)在通入 二氧化碳 的气流中,加入 乙酰乙酸乙酯 及钠加热合成了脱氢乙酸钠。 [9] 但是,对于脱氢乙酸钠抗菌防腐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40年,从 脱氢乙酸 钠对应的酸—脱氢乙酸被首次发现具有抗菌性开始。当时,布罗德森(Brodersen)等在不饱和内酯类的抗菌性及毒性研究中,最早提出用 脱氢乙酸 进行多项研究,结果显示,脱氢乙酸对各种细菌、 霉菌 、酵母菌有抗菌作用,在食品、医药品、化妆品上等都具有防腐的作用。 [9] [4] 此后, 美国 学者对脱氢乙酸钠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终于在1949年,美国化学公司(Dow Chemical Co.)研制出 脱氢乙酸 和脱氢乙酸钠,并被批准允许作为食品 防腐剂 使用,且得到了专利。当时其他国家几乎没有得到允许。 [9] [8] [10] 在1953年, 日本 才批准 脱氢乙酸 钠与脱氢乙酸可作为 食品添加剂 使用, [9] 而直到1998年,中国才将脱氢乙酸钠作为食品添加剂的新品种。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