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文学院

西北大学二级学院
西北大学文学院是我国西北地区历史悠久的大学文科院系之一,至今已经历了100余载的风雨岁月。解放前,先后有一大批学植深厚,著述丰硕,闻名遐迩的学者如黎锦熙罗常培高亨许寿裳曹靖华罗根泽高明蒋天枢等执教于该院。1924年,中国现代新文化旗手鲁迅先生曾来此讲学,成为该院历史上的精彩华章。几十年来,文学院培养了包括何西来王富仁雷抒雁、贾平凹、迟子建、黄建新张子良等成就不凡、名播海内外的学者、作家和艺术家,为该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1]

历史沿革

西北大学文学院肇端于1902年陕西大学堂所设置之“中学门”与“西学门”辖属之“文语科”。1923年国立西北大学设立了文学院。1924年,鲁迅先生应邀讲学。1937年抗战爆发,京津内迁之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与原国立西北大学合并成立西北联合大学,文理学院下设国文系。1939年,西北联合大学复名国立西北大学,文学院复为学校主要院系之一,先后有胡小石黎锦熙罗常培曹靖华许寿裳杨晦罗根泽高亨、高明、蒋天枢等一批学界宗师在此执教。1949年后,随着高校院系调整,文学院被撤消,保留中文系。张西堂傅庚生、刘持生、郝御风、宋汉濯、单演义、杨春霖、安旗等知名学者长期设帐讲学。整合中文、新闻、艺术三个专业,成立了文学艺术传播学院。2001年,新闻系升格建院,学校恢复原文学院之旧名。同年,在原中文系影视文学专业基础上创设了广播电影电视系。2005年文学院下辖中文、艺术、广播电影电视三系并增设对外汉语教学专业。2006年,艺术系升格建院后,对外汉语教学建系,文学院仍辖中国语言文学、对外汉语教学、广播电影电视三系,构成了传统与现代、理论与应用的优势互补之格局。
从这里毕业的优秀人才众多,如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贾平凹、迟子健,“鲁迅文学奖”得主鬼子吴克敬王宏甲,“冰心散文奖”得主白阿莹,“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得主和谷,“人民文学奖”得主杨少衡,“韬奋新闻奖”得主万武议,著名诗人雷抒雁,著名网络文学作家李傻傻,著名影视编导张子良黄建新张晓春,著名文学评论家、学者王富仁何西来、罗纲、党圣元等。
学院被学界和媒体誉为“唐代文学研究重镇”,享有“作家摇篮”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