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年过节

2011年薛理勇所著的书籍
汉民族有共同的祖先,共同的文字,共同的文化背景,所以,汉民族区域的岁事活动也来源于相同的源头或著录,风俗习惯大同小异,只不过因地理、气候、物产的不同会产生一点点的差异。所以,《逢年过节》在叙述岁事风俗起源与流变时,除了尽可能寻找与江南风俗有关的著作,仍有相当一部分是古籍的常见著作。而到了清代中期以后,上海人写的“竹枝词”中有不少记录了上海地区的风俗,于是,《逢年过节》在叙述中也尽可能多地采用了上海的著录。在以往出版的著作中尚无专门介绍上海岁事风俗的著作,希望这本小书能成为这个领域的开端。本书由著名上海史专家薛理勇著。

作品目录

前言
-
-
【第一章】历法与节日
节日与假日
历法产生的节日
【第二章】由历法引起的节日
立春说“行春”
中秋月饼
中秋说“斗香”
“走月亮”和“斋月亮”
立秋吃西瓜
清爽冬至邋遢年
-
【第三章】过新年
腊月二十四话“送灶”
年前的风俗活动
除夕风俗
年夜饭
压岁钱和压岁果
守岁
烧庙香
开果盘
从“飞贴”到贺年卡
新年的休闲活动
吃年酒和敲[bèng]
正月初五接财神
正月十五闹元宵
元宵灯节
走三桥和迎紫姑
-
【第四章】祭祀与节日
二月二日土地生日和牚腰糕风俗
清明与扫墓
寒食与清明
清明扫墓的起源和流变
清明的饮食风俗
三巡会的祭祀风俗
十月朝”的风俗
腊月“打野胡”风俗
腊八与腊八粥
-
【第五章】术数产生的节日
术数与历法
从“上巳”到三月三
三月三日“田鸡报”
三月的“游春”风俗
端午的起源
端午节的系“长命钱”风俗
五毒衣”和“张天师符”
端午节挂钟馗像
菖蒲艾蓬
雄黄酒与挂香袋
端阳竞渡
六月六狗[huàn]
牛郎织女的传说
七夕的□巧风俗
七夕吃巧果与祈子风俗
关于七夕的另一种说法
重阳登高风俗
重阳糕风俗
重阳节的其他风俗
-
【第六章】宗教形成的节日与风俗
正月十三“爆孛娄”
二月十九观音诞和“挑青节”
四月初八“浴佛节
蛇王生日
神仙生日和神仙
药王生日
火神素和雷祖诞
上海的天后圣诞庆祝
六月六的晒袍会
中元节地官诞辰盂兰盆会
七月三十的地藏王生日
-
【第七章】农业活动产生的节日
五月二十一日的“水龙会”
七月二十“棉花生日”
黄梅季节说雨水
三伏说“伏”
六月十八潮生日
-
【附录】岁时节序表[1]
-
-

作者简介

薛理勇,祖籍福建省福清市。1947年出生于上海。长期任职于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从事上海历史、中华文化史、风俗史研究。主要社会职务有:上海市规划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地名学会常务理事、上海道教协会常务理事等,并担任SMG纪实频道嘉宾主持。已出版的著作有:《文以兴游——豫园联碑刻赏析》、《上海路名地名拾趣》、《上海滩地名掌故》、《上海沧桑百年》、《上海俗语切口》、《上海妓女史》、《外滩万国建筑博览》、《上海老城厢史话》、《上海老学校》、《上海闲话》、《上海闲话碎语》、《上海租界史话》、《外滩的历史和建筑》、《消逝的上海风景线》、《食俗趣话》等,主编《上海文化源流辞典》、《上海掌故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