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祐-快懂百科
苏佑(1493—1573)字允吉,[1][2]一字舜泽,[3][4][5]别号榖[gǔ]原,[6][7][8]蒙古族,[9][10][11]明代东昌府濮[pú]州人,[12][13][14]文学家,[15][16][17]官至兵部尚书。[18][19][20] 苏祐[yòu]文武全才,著述甚丰,[21]著有《孙子集解》、《三关纪要》、《建旃[zhān]琑[suǒ]官》、《云中纪要》等书。为官三十年余,各阶段都有诗,[22]文合订本刊刻行世。 生平
苏恩之季子,弘治五年(1496)岁次壬子腊月二十一日出生于平山卫指挥府(苏老家),生母为王氏夫人。十八岁时娶鄄城县康封里(即现什集镇康封)陈纶之长女陈氏为妻,陈氏伯父缨,时为榆林卫三品指挥。次年,生母王氏卒。二十二岁(正德八年)中东山乡试举人,次年,赴京会试落第归,同年携妻带子同赴京,入太学攻读三载,并参加会试,复落第,连试落第归,同年携妻带子同赴京,入太学攻读三载,并参加会试,复落第,连试进士,屡落第。正德十六年辛巳,四月,其父卒。 三十五岁(公元1526年)中嘉靖五年丙戌科进士,以知县放为吴县令。嘉靖已丑(1529)嫡母周氏卒,丁忧三载。服阕以知县诏授广东道监察御史,嘉靖十二年奉诏巡按宣大。九月出京,是月末至大同视事。十月十日凌晨,大同军兵叛乱,杀总兵官李瑾而软禁潘巡抚,苏佑带僚属避居阳和,立将大同兵变始末及其严重后果阐明,提出方略,上疏朝廷。朝廷采纳,以总督刘清扬,提督却永将兵,以佑为监军而解决大同兵变。刘、却二人排斥苏佑建议,贸然进兵大同,首先损将折兵 ,二人羞怒,三面攻城而相持不下。岁末,大同乱军勾结蒙古,内外夹攻,刘、却军大败。苏佑与继任巡抚樊继祖,交章上奏,二人被调勘。嘉靖十三年初春,苏佑授王宁密计,回大同瓦解乱军,春末大同军乱初平,巡抚,巡按入大同城视事,是年秋八月,奉旨斩叛军首领三十六人于市。大同遂安。是年纳侧室戍小星如夫人刘氏。以计平乱军而苏佑朝野知名。大同事毕回京,再奉诏巡按维扬十州府县,入京掌河南道监察御史。嘉靖十六年,雷震谨身殿,皇帝下诏求言,御史桑乔,苏佑等,痛劾礼尚书严嵩等三人。同年出京巡按三晋(山西)。嘉靖十九年升江西提学副使, 任满转山西参政,接升左参政,分守雁门关。嘉靖二十三年诏授大理寺少卿,次年(乙巳)转都御史,督抚保定。嘉靖二十六年丁末,加秩副都御史,巡抚山西。嘉靖二十八年已酉。诏授弄部右侍郎,十一月改授兵部右侍郎。嘉靖二十九年三月乙丑朔。壬辰日升兵部基侍郎。是年六月,蒙古俺答汗聚众十万欲大举内侵,首战设伏,杀大同总兵官张达,副总兵林椿。边关告急,震惊朝廷,时严嵩为首辅,独秉朝政。欲置苏佑于死地。是年闰六月癸亥朔。丙子日诏命苏佑以兵部左侍郎暂代大同总督,走马上任。苏佑以三子苏潢为侍从,父子单车出京,驰赴大同。将门之子,颇有胆略,严警城防,调正部署,大同转危为安。俺答兵向东移,京师危急,乃遣时任大同总兵官仇鸾率部东援京师。自将精兵移驻南口,以为京师声援,老营堡一战,截获牛羊千余只而立战功。九月辛卯朔。丁巳日诏命苏佑以兵部左侍郎实授大同总督以奖其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