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季陶

中国近代政治人物、中国国民党元老之一
戴季陶(1891年1月26日—1949年2月11日),最初名为良弼,字选堂,后改名传贤,字季陶,号天仇,原籍浙江吴兴,四川广汉人,曾先后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国立中山大学校长、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1927年南京国民党政府成立后,长期任考试院院长。1948年任国史馆馆长。是中国国民党元老以及国民党理论宣传家。[1][2][8]
戴季陶1891年1月26日出生在四川广汉,1902年戴季陶进入了一所名叫东游预备学校的新式学校学习,1905年,戴季陶踏上了日本留学之路,也为其之后参加革命埋下种子。1909年,戴季陶回国,先后在《中外日报》《天铎报》工作,笔名“天仇,批评清政府专制。武昌起义爆发后,戴季陶投身革命,并创办了《民权报》。1912年戴季陶成为了孙中山的秘书,两人一起发展革命事业。流亡日本后,戴季陶协助孙中山创建并加入了中华革命党,同时担任《民国杂志》的编辑。1917年,戴季陶随孙中山一起南下广州,参加了两次护法战争。五四运动时期,戴季陶等人创办了《星期评论》《建设》等杂志,大力宣传新理论新思想,并担任了国府委员以及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孙中山逝世后,戴季陶歪曲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形成了”戴季陶主义”,并参与发动了四一二政变,公开“反共”。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戴季陶任重要委员,并在“行宪”国民大会选举上,推选蒋介石为总统。1948年后,戴季陶的身体状况愈发不佳,其与蒋介石的矛盾也日渐突出,1949年2月12日,戴季陶因为心脏衰弱突发而去世,终年58岁。[2][9]
戴季陶的代表思想主要有“戴季陶主义”,其是在阐释三民主义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的系统性的理论。戴季陶的主要著作有《孙文主义哲学的基础》《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青年之路》《学礼录》《日本论》,文集有《戴季陶先生文存》(共四册)、《戴季陶集:1909~1920》等。学者谭军认为,戴季陶对马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研究和宣传是比较有影响力的,戴季陶也被称为中国第一批马克思主义者,但后来戴季陶却与马克思主义彻底决裂,公开攻击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学者王明智认为,戴季陶的一生,是歧路徘徊、首鼠两端、自相矛盾的一生。他曾是国民党的“文胆”兼“元老”之一,但他苦心维系的“党国”大业终抵不过革命历史的大势。[4][5][10]

人物生平

刻苦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