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审琦

五代至北宋初年大将
王审琦(925年-974年),字仲宝,是五代北宋初年的名将。他的祖先是辽西人,后迁居洛阳。王审琦初在后周太祖郭威帐下,随其平定河中之乱,因功任厅直左番副将。在广顺年间,他历任东西班行首、内殿直都知、铁骑指挥使。后随后周世宗柴荣北伐刘崇,南征淮南。他还历任东西班都虞候、铁骑都虞候、本军右第二军都校、勤州刺史、散员都指挥使、控鹤右厢都校、铁骑右厢都校、殿前都虞候、睦州防御使。与赵匡胤等人结为“义社十兄弟”。入宋后,他任殿前都指挥使、泰宁军节度使。从宋太祖征讨李筠李重进,历任御营前洞屋都部署、武成军节度使、前军部署。建隆二年(961年),“杯酒释兵权”后,交出兵权,出京任忠武军节度使。开宝二年(969年)后,历任御营四面都巡检、镇守许州同平章事[1]开宝七年(974年),王审琦去世,享年五十。他被追赠中书令、琅[]郡王,并加封秦王,谥号“正懿”。 王审琦为官操守清廉,去世后赵匡[yìn]亲至其住所哭灵。他有九个儿子,王承衍王承衎等人,每人一座府院,人称“九院王氏”,“遂为京师甲族。”王承衍娶宋太祖赵匡胤的长女昭庆公主。据宋书记载,王审琦有关于喝酒的趣闻,他本不能饮酒,但在一次宴会上,宋太祖称与其布衣交,应共富贵,试饮之,王审琦饮十杯而无苦。后来和太祖一起喝,能喝,但回到家中,就不能饮酒,强饮酒会生病。[2]

人物生平

初仕后周

王审琦的祖先是辽西人,后来迁家到洛阳(今河南洛阳)。后汉乾[yòu]初年(948年),隶属郭威(后周太祖)帐下,王审琦禀性纯谨,甚得郭威信任。跟从郭威平定李守贞,因功署任厅直左番副将。广顺年间(951年-953年),历任东西班行首、内殿直都知、铁骑指挥使,跟从后周世宗柴荣征伐北汉刘崇,拼力死战立下功劳,升任东西班都虞候,改任铁骑都虞候,又转任本军右第二军都校。柴荣召禁军诸校在苑中宴射,王审琦连连射中,周世宗很欣赏他,大加赏赐。不久兼任勤州刺史。

随征淮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