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节孝祠

徐节孝祠
曹公在县东街重建徐节孝祠,南向,堂屋三楹,量石像于其中,大门、二门各一楹。县东街的徐节孝祠经多次整修,“南向,堂三槛,大门、二门各一楹……。徐节孝祠现存房屋十七间,均为硬山顶,抬梁式。

正文

景泰天顺太守邱陵即其祠讲学,曰节孝书院,奉祀养士如旧。经过十余年,知府[ǎi](昶)(仁和人)予成化戊戌年(1478)承修。又经过四十年,正德戊寅年(1518)知府薛[斌金](魏县人,进士)修之。嘉靖七年(1528)唐龙总督漕运,拜徐节孝祠,见柯荆棘堂潦,狐穴雀穿;即檄太守葛木(上虞人,进士)重修徐积祠墓。“以承先生之德,树先生之风声,使乡闾皆有所矜式,其文炳炳可诵也”。嘉庆四十一年仲春乡人陈幼学、裴[kǎi]杨儒、金楼、刘良卿、金应义、石寰、卢炤、仇章、阮嘉林等刻徐积像及芸庵赞于石。其赞曰:
屹然玉立,俨若神躬。曰节曰孝,千古清风。
万历戊戌年(1598)推官曹于汴摄府事,“特增高墓基,行祭。又知其敝里亦迤县治东不远,遂即此为祠,且廉其裔,子孙有益,上于直指,充奉祠弟子员,是又其一也。”曹公在县东街重建徐节孝祠,南向,堂屋三楹,量石像于其中,大门、二门各一楹。又觅得旧庙石狮一对置于门下。节孝书院也在祠中。(邱象随《重修节孝徐先生碑记》)。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李经正任郡守,又重修祠宇,移曹公像于其左,康熙三十四年知县关釴、康熙五十七年知县徐恕再度整修。漕督张之万(南皮人,进士,清同治五年任漕运总督)于同治六年(1867)、八年“拨给宝应、山阳秧麦田数十亩为祠费”(《重修山阳县态》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