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鸿仙(1882年-1914年)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江苏省原参事会会长。他出生于安徽合肥北乡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时聪颖好学。1906年,他加入了中国同盟会,参与谋划了安庆起义、广州起义以及黄花岗起义和武昌首义。辛亥革命爆发后,他积极筹划参与了光复上海、安徽、江苏的活动,还被同盟会委派负责南京的光复工作。他冒着生命危险,只身赴敌营,说服清新军第九镇统制徐绍桢起义,组织江浙联军,于1911年12月攻克南京。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后,范鸿仙任江苏省参事会会长。为巩固和保卫新政权,他毅然辞职,亲赴江淮招募壮士5000人,成立“铁血军”,亲任总司令,力主北伐。南北议和后自释兵权,范鸿仙仍回上海办报。同年8月25日,同盟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范鸿仙为首批党员之一。1913年,袁世凯专制独裁的劣迹日渐显露,范鸿仙连稿致讨,笔锋直指“袁贼”。1914年初,范鸿仙受孙中山派遣,冒险回到上海,谋划夺取上海镇守使公署。然而,1914年9月20日,范鸿仙被袁世凯指使的上海镇守使郑汝成暗杀身亡。范鸿仙是辛亥革命元老,得到孙中山表彰,蒋介石追认,毛泽东肯定。[1] 人物经历
一位得到孙中山表彰,蒋介石追认,毛泽东肯定的辛亥革命元老。
首义在武昌,胜利在南京,光复南京第一功臣。
这是一位湮没于历史尘埃的英烈。与他并肩战斗的于右任、宋教仁、谭人凤、陈其美、柏文蔚等,大名都如雷贯耳。他救过陈独秀的命,而蒋介石则是他在上海策动第三次革命时的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