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伍子胥列传-快懂百科
《伍子胥列传》中记载:伍子胥,春秋时期楚国人。其父兄被楚王所杀,伍子胥只身逃往吴国。伍子胥到吴国后受到阖闾重用,发兵击败楚国,子胥掘楚王墓,鞭尸三百,报父兄之仇,“掘墓鞭尸”典故就来源于此。阖闾死后,伍子胥又辅佐阖闾的儿子夫差,大胜越国,并俘虏了越王勾践。但勾践使用金钱美女迷惑了夫差,逃过一劫,而一直主张彻底灭亡越国的伍子胥遭到夫差怀疑,后伍子胥被迫自尽[2]。该篇文章中还补叙了楚白公之乱的事迹。[3] 在《伍子胥列传》中,司马迁对以往流传的伍子胥故事进行了一定的总结,在继承此前记载的基础上,第一次将伍子胥故事的整体脉络梳理清楚,对其生平事迹做了集中叙述,并对其中的情节有选择地做了增加或删减,对伍子胥复仇的正义性进行了强化,指出了其君臣观念的双向性,并充分肯定了伍子胥身处窘境而不改初衷、最终隐忍成功的烈丈夫品格[4]。 作品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