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有光

中国明朝散文家
1
4
归有光(1507年1月6日-1571年2月7日),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项脊生,又号震川,学者称“震川先生”,苏州府太仓州昆山县(今江苏省昆山市)人。[1]中国明代散文家、官员,著名古文家。[1]
归有光出生在一个落魄世家,幼年因早慧而闻名四里。[3]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归有光补为学官弟子,次年参加苏州府试,取得秀才资格。[4]二十岁的时候熟读六经,三史,八大家之文。在之后多年参加乡试,连连落第榜上无名。[3]嘉靖十九年(1540年),归有光中举人,次年会试落第南归,遂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二十余年,生徒常达数百人,海内称“震川先生”。[5]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归有光第九次参加会试,始中三甲进士,授长兴知县。[6]隆庆明穆宗朱载坖二年(公元1568年),归有光因得罪豪门与上官,而被调任顺德府(今河北邢台)任通判,管理马政[7]隆庆四年(1570年),经大学士高拱赵贞吉举荐,任南京太仆寺丞,后留掌内阁制敕房,参与编修《世宗实录》。世人称之为“归太仆”。[8]归有光在敕房任职仅一年,便因劳累过度而身染重病,于隆庆五年正月十三日(公元1571年2月7日)抱恨而逝,时年六十六岁。[9]
归有光推崇唐宋八大家的古文,是“唐宋派”的代表性作家明代,被称为“今之欧阳修”,以老儒身份与当时的文坛盟主王世贞相抗,斥其为“庸妄巨子”。[10]归有光的散文风格朴实简洁,善于叙事,感情真挚,能以情动人,世人称赞为“明文第一”,被称为“今之欧阳修”,与唐顺之王慎中并称为“嘉靖三大家”。[10]著有《震川先生集》《三吴水利论》《易经渊旨》等。[10]明代文学家王世贞在《归太仆像赞》评价归有光说:归有光的文章,千载有之,继韩、欧阳。诉说自己与归有光的志向不同,到很久之后才伤感起来。[11]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