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太湖中学创建于1906年,原名太湖县立中学堂。1912年以后,学校几易校名,1952年正式定名“安徽省太湖中学”。2001年4月,被安徽省教育厅命名为“安徽省示范高中”。作为百年名校,太湖中学在市内及全省享有盛名。[1]
办学历史
据旧县志记载,熙湖书院原建在县西北二里,1755年(乾隆二十年),知县吴易峰创建。有会文堂,丽泽堂,景贤祠,同春亭,静观亭,文昌阁,东为法华寺(俗称火神庙,今改建为福利院)。因日久倾圮[pǐ],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知县余心畅率绅士改建于城内范铁巷(即今老城原太师南大门一带)。中为会文堂。门东有厅堂,左右各有书舍二间。前为对厅和傍厅。东为厢屋,连接考棚。围周一百零三丈,有围墙环绕。1854年(咸丰四年)冬,毁于战火。1861年(咸丰十一年),安庆府知府下令各县按例举行生员考试。当时书院、考棚均遭破坏,知县马文梦只得用茅草铺盖考棚,勉强完成试事。不久,即着手重修,并就原址拓宽,后为书院,前为考棚。书院左右建两厅,中为川堂、会文堂,堂侧建耳舍,左右列号舍。东偏后为艺圃,前为龙门,偏西建余公祠。1870年(同治九年),书院首事就范铁巷公馆旧址建屋二重,有堂,有厢房,有楼。堂的左右建仓二间,供储书之用,四周环以围墙。1894年(光绪二十年),知县萧仁丙督同县绅士再改建于考棚之西,大门南向。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清帝下诏,改直省各属书院为兼习中西学校,以省书院为高等学,郡书院为中等学,州县书院为小学。
清末太湖知县贾仕骏于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将为科举制度培育人才的熙湖书院改为“太湖县立中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