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山

海洋学现象
冰山(Iceberg)是大陆冰盖边缘或峡湾冰川末端崩解入海的巨大漂浮冰体[1]。在南、北两极,雪线接近或位于海平面,很多陆地被冰雪覆盖,形成冰盖。在自身重力等作用下,冰盖从陆地伸入海洋,形成漂浮在海上的冰架,由于风暴、潮汐等因素,一些冰架发生断裂、脱落,进入海洋,形成冰山[3]。一座巨型冰山从冰架上断裂一般需要经过10至30年的漫长过程,最终会在纬度较低、水温较高的海域逐渐消融[2][4]
冰山诞生于地球的南北极海域[2]。在南极冰盖外围,主要分布有罗斯冰架、龙尼-菲尔希纳冰架和埃默里冰架等,这些冰架是冰山的主要来源。北极冰山主要分布在格陵兰阿拉斯加新地岛斯瓦尔巴群岛等沿岸地区的海域,每年约有16000座冰山从冰盖上脱落进入北冰洋,其中90%的冰山来自格陵兰冰盖[5]
冰山的密度为900千克/立方米,与海水非常接近,冰山有8/9的体积浸没在海平面下,露出水面的只是它的1/9[6][7]。其长、宽、高小到几十米,大到几千米不等,质量差别高达8个量级,从质量约1000吨的小冰山到质量超过1010吨的巨大冰山[8]。冰山大部分是呈现白色和蓝色的,此外,还有绿色、灰色、彩色和黑色冰山等[9][10]。冰山按形状主要分为板状冰山和非板状冰山两大类,板状冰山包括块状和桌状冰山,非板状冰山包括楔形、尖顶形、船坞形、穹顶形冰山[11]。冰山运动的主要动力是洋流和风,海底地形、海冰科里奥利力也会对其运动轨迹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2]
冰山使岛上企鹅、海豹的觅食路径受到影响[4],威胁着船舶和人们的安全[7],在漂移过程中可能会撞上钻井平台导致平台受损,冰山搁浅限制了海洋表层水循环、降低了附近冰架底部消融量并且阻碍了区域海冰扩散[12]。但是,冰山也是一种淡水资源,在漂浮过程中不断融化,内部的矿物质不断释放进入海洋,可为磷虾等海洋生物提供食物来源[4]

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