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莹

清代官员
谭莹(1800年—1871年),字兆仁,号玉生,广东广州府南海县(今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沙龙村)人。清代官吏、文学家。道光二十四年举人,曾任化州训导,后升任琼州府学教授。[1]

人物简介

谭莹长于骈文,好搜辑粤中文献,助友人伍重曜刻《岭南遗书》《粤雅堂丛书》《乐志堂集》。其子谭宗浚(1846-1888)原名[mào]安,字叔裕。南海人。少承家学。1861年中举人。1874年举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撰修,方略馆协修等。1876年督学四川。1882年充江南乡试副考官,嗣出任云南粮储道、按察使。后以病告归,至广西隆安道卒。工诗文,熟于掌故。著有《希古堂文集》(甲、乙集)、《辽史纪事本末》《芳村草堂诗抄》《于滇集》等。为谭家菜创始人。[2][3]
谭家菜由清末官僚谭宗浚的家人所创。一八七四年(同治十三年),广东南海县谭宗浚,殿试中一甲二名进士(榜眼),入京师翰林院为官。居西四羊肉胡同,后督学四川,后又充任江南副考官。谭宗浚一生酷爱珍馐美味,亦好客酬友,常于家中作西园雅集,亲自督点,炮龙蒸凤,中国历史上唯一由翰林创造的“菜”自此发祥。他与儿子刻意饮食并以重金礼聘京师名厨,得其烹[rèn]技艺,将广东菜与北京菜相结合而自成一派。
谭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