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鲍曼不动杆菌-抖音百科
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属于一种不发酵、需氧的革兰阴性杆菌,是不动杆菌属,没有芽孢及鞭毛,可以通过糖类氧化分解,也可以不运用糖类作为主要能源来源, 是皮肤、开放性的腔道黏膜中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之一。鲍曼不动杆菌革兰染色阴性,菌体短小、球杆状,在对数生长期,大小约(1.0~1.5)μm×(1.5~2.5) μm,在静止期常呈球状。[2][5][3] 鲍曼不动杆菌的致病机制受膜孔蛋白、脂多糖、酶、生物膜及运动性和铁摄取系统等多种毒力因素共同作用。细菌进入人体后可在局部形成被膜,使药物难以发挥作用,一旦感染,治疗较为棘手。感染机体后的细菌通过黏附、生物膜形成、免疫逃避,及依赖外膜蛋白、外膜通道的细胞毒性,菌体脂多糖(LPS)等诱发的炎性反应引起机体损伤 。[4][6] 鲍曼不动杆菌广泛分布于医院环境,特别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是一种常见机会致病菌。与其他一般细菌相比较,其耐药比例高,耐药性强,且可克隆传播。由于生长环境温和,鲍曼不动杆菌易大量繁殖从而打破宿主体内的正常菌群平衡,导致患者免疫力下降,常引起感染。比如脑膜炎、 泌尿系统感染、肺部感染、呼吸道感染、外科手术部位感染、软组织感染、及有基础疾病或免疫力低下患者的继发感染等。[4][2]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治疗应综合考虑感染病原菌的敏感性、 感染部位及严重程度、患者病理生理状况和抗菌药物的作用特点。治疗主要原则包括)根据不同感染部位选择组织浓度高的药物,并根据PK/PD理论制定合适的给药方案;肝、肾功能异常者、老年人, 抗菌药物的剂量应根据血清肌酐清除率及肝功能情况作适当调整等。[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