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尹嘉铨-抖音百科
尹嘉铨[quán](1711年5月21日~1782年[a]),字亨山、亨右、亨中,号古稀老人,直隶博野(今河北博野)人。尹会一之子,清代乾隆朝大理寺卿。[1] 尹嘉铨出生在仕宦家庭。雍正十年(1732),尹嘉铨拜王步青为师,并学习朱熹《小学》及张伯行《近思录集解》。乾隆十二年(1747),尹嘉铨向方苞求学。雍正十三年(1735),尹嘉铨中举,后屡应会试不中。乾隆十七年(1752),尹嘉铨被乾隆皇帝特别提拔他担任了官职,尹嘉铨自此踏上仕途。[1][b]乾隆二十二年至二十八年(1757—1763),担任刑部官员。乾隆二十八年外放,先后任山东、山西、甘肃等地按察使和布政使。地方任职期间,尹嘉铨整饬吏治刑名,重视社会教化和科举教育。乾隆三十九年(1774)五月,尹嘉铨担任大理寺卿。[1]乾隆四十一年(1776),尹嘉铨将《小学》加疏,增加《考证》《释文》《或问》各一卷及《后编》二卷合为《小学大全》,得到乾隆的嘉评。[4][1]乾隆四十二年(1777)三月,尹嘉铨以原品休致。[1]乾隆四十六年(1781)三月,尹嘉铨因上奏折为父请谥并从祀文庙,见罪于乾隆帝,被处以绞刑,家产籍没,所有著述一律销毁,所作石刻碑文一并铲毁。[5][1] 尹嘉铨著述编纂有79种,包括《贻教堂文集》《近思录》三编四编、《随王草择言》等等。疏注有《礼仪探本》《共学约》《小学大全》;作序的有《女孝经》《家礼存义》《纲目凡例释疑》等等。[3][1]鲁迅认为尹嘉铨为求名而招祸,是乾隆皇帝“名臣”为“太平盛世”之累思想的体现,乾隆借此打击“名臣”,培养奴才,宣扬太平盛世有明君无名臣的思潮。[6] 人物生平
求学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