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垩纪

地质年代中中生代的最后一个纪
白垩纪(Cretaceous Period)是中生代的最后一个纪,始于距今1.37亿年,结束于距今6500万年,其间经历了7000万年,得名于西欧海相地层中的白垩沉积。[1]
无论是无机界还是有机界,在白垩纪都经历了重要变革。在这一时期,大陆被海洋分开,地球变得温暖、干旱。开花植物出现了,与此同时,许多新的恐龙种类也开始出现,包括像食肉牛龙这样的大型肉食性恐龙,像戟龙这样的甲龙类以及像赖氏龙这样的植食性鸭嘴龙类。恐龙仍然统治着陆地,但蛇类、蛾和蜜蜂以及许多新的小型哺乳动物也在这一时期出现了。 [1]
发生在白垩纪和古近纪交界的小行星撞击地球事件,造成了大规模的快速灭绝事件,摧毁了地球上约3/4的生物。[2]这也终结了地球的白垩纪年代,宣告了古新世时代的开始。[3]

名称来源

白垩纪这一名称来源于英吉利海峡两岸的白垩层,由比利时学者J.-B.-.J奥马利达鲁瓦(Jean-Baptiste-Julien d'Omaliusd'Halloy)于1822年创立。白纪法文是Terrains Crétacés;英文Crettaceous,来源于拉丁语creta,是白垩土石灰的意思。白垩层是一种极细而纯的粉状灰岩,是生物成因的海洋沉积,主要由一种叫作颗石藻(coccoliths)的钙质超微化石和浮游有孔虫化石构成,在英、法海峡两岸形成美丽的白色悬崖。白垩层不仅发育于欧洲,在北美洲和大洋洲澳大利亚西部也有分布。[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