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霍布斯

17世纪英国哲学家、政治学家
托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1588年4月5日—1679年12月4日)是英国近代政治家、哲学家。霍布斯的代表著作有《论政体》《利维坦》《论公民》《论社会》等,其重要哲学主张包括机械论的唯物主义、基于契约论和天赋权利学说的国家理论等。[4]
霍布斯生于英国威尔特郡马尔麦斯伯利镇的一个牧师家庭,14岁时就读牛津大学,毕业后在牛津教授了一年的逻辑课程,于1608年离开,随后称为卡文迪斯伯爵家中的私人讲师,并跟随伯爵一起多次访问欧洲大陆。1640年英国内战爆发,霍布斯流亡法国[3]1651年底,霍布斯经过11年的流生活之后,回到了克伦威尔统治下的英国,同年他在伦敦发表了名著《利维坦》。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之后,由于他的专制主义立场威胁到贵族们的利益,因而受到了迫害;同时亦因为其无神论倾向遭到了教会的攻击,遂将兴趣转向了文学和历史。[4]1679年12月4日霍布斯因膀胱疾病和中风发作去世,享年92岁,葬于德贝郡的一座教堂墓地。[3]
本体论上,霍布斯支持机械唯物主义主张,他认为哲学的研究对象是物体,物体的根本性质是广延性,整个世界由有形体的物体组成。在认识论上,霍布斯认为一切知识都来源于感觉经验,人类并没有“天赋观念”,而哲学就是关于观念推理的学问。在社会政治思想上,霍布斯主张社会契约论和天赋权利论,且反对君权神授论。他认为人类最初都按其自利的本性生活,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的自然权利,人们处于你争我夺的状态。为了达到自我保存的目的,人们便将权利毫无保留地让渡给拥有至高无上地位的君主, 从而建立国家。[3]
霍布斯对物质实体的唯名论态度不仅影响了洛克,而且最终导致了贝克莱、休谟等人从根本上否定物质实体的做法,对经验论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5]霍布斯对天赋权利的论证影响了功利主义理论模式,通过哈奇森爱尔维修的继承和修正,这一理论直接地为边沁功利主义理论的产生提供了思想资源,推动了西方伦理思想从中世纪向近代的转折。[6]霍布斯独特的社会契约论政治哲学也产生了深刻影响,在霍布斯之后,17、18世纪的几乎所有重要的政治哲学家尽管观点和结论各不相同,但都遵循了从“自然状态”经过社会契约成立国家的论述方式。[7]

主要生平